骑行网 HZBIKE

标题: 〖风从北方来〗——长兴纪行 [打印本页]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25
标题: 〖风从北方来〗——长兴纪行
    ·引 子·
    仲秋之后,虽有过几日阴雨,而“十月小阳春”的天气,却叫人错觉:
    仿佛秋天远远还未来临。然而,四时有常,秋终究是要来的。
    一夜的北风,桂雨飘零、暗香渐远,秋渐渐深了。

    秋从北方而来,我去往秋来的地方——
    大学时班里同学均来自省内,其中有一位,家住长兴,于是便自称“北方人”。
    ——浙北之北,今天,我也去到这里。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28
    ·之一:月夜北行,为了那一抹云水之间的红

    现如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驾车从杭州到长兴,不过个把钟头的事,便是坐大巴,也是从早到晚都有的。但,我还是选择了一种看起来似乎更加古老的方式——火车。其实,说古老,似乎显得我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毕竟现在的动车组、磁悬浮真是日新月异了。但是,火车——真正的火车,留存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应该永远是呜呜作响的蒸汽机车和隆隆而过的滚滚车轮。
    选的车,是班夜车,1034次,金华西到沈阳北,经过杭州城站,那是凌晨两点,按老话儿讲,那是四更时分。所以选择这样的时间,为的就是那一抹云水之间、初升的红
    ——去太湖看日出。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28
    太湖,所谓中国五大淡水湖中位列第三——不过,说实在的,有时候真觉得这样的排名无聊得很,对于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太湖人而言,这就是大海、这就是苍天大地、这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那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一”、“第二”,于他们毫无相干。太湖,看着这个名字,就能够相见这里的人们由衷而发的那一种骄傲——太者,大也。
    按说,我从不曾在这里生活过,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毕竟同属吴越之地。而当你面对着这一望无边、再望无垠的浩淼烟波时,相信你会由衷地为之赞叹的。
作者: 城市上空    时间: 2009-11-2 23:30
太湖。。。。
你也去啦~~~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32
    凌晨的城站候车厅,比白天自然是安静了许多。但,当广播里说火车进站、开始检票的时候,呼呼啦啦一下子站起来的,偏偏还是有一两百人吧。我离开检票口远,就先站在那里等。一面看着这一直延伸到候车厅门口的队伍缓缓移动,一面复习一下小学时候学过的地理课:“我们伟大的祖国……人口众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的交通的确方便了,半夜三更来搭火车的,较之以前是少了许多了,绝大多数的还是出外务工的流动大军吧。
    普快,卡座,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坐过这样的车了,似乎只在小时候有那么一点点记忆了。
车厢里,很空。于是很多人将硬座改成了硬卧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34
    一个多钟头之后,到长兴站。收拾行装,准备下车。
   


    短暂的停靠之后,列车又开始往北奔驰而去了。
   

   
    而我,也该要与我的单车一同去往太湖之滨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36
    穿过尚在安睡之中的长兴(雉城)县城,一路东进。

    原本正值月半,该有好月光的,只是已经五更将近了,只剩下沉沉的夜。好在一路上灯火通明,太湖大道又平坦宽阔,一个人,听着孙楠的《风往北吹》,飞驰着,激动着。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40
    转眼就到了太湖大堤之上,向左?向右?我只面向东方。
   


    大堤最近在施工,要扩建,堤上还要修大路。也许以后可以再来,再来环湖。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42
    大堤之上——说是大堤,似乎并不像之前所见过的江河的大堤那样修得很高,离开水面不过两三米的高度,缓缓地伸向水中——也许这是一处大湖的缘故吧。
    堤虽不高,风却很大,鼓动着这三万六千顷的淼淼湖水,一浪接着一浪地拍打着湖岸。夜很黑,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湖面上什么也看不清,只有耳边呼呼的风声,和阵阵的涛声。
    一个人,在这一片混沌之中,等待着,仿佛真就忘记了时间一般。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44
    只当东方的天际如同天地初开泛出一抹淡淡的玫红时,才知道:来了。
   


    那一抹红,渐渐扩散开来,天色也渐渐变得亮了一些。
   


    一艘渔船,响着突突的马达声,犁开了红波荡漾的湖面,也打破了这黎明时分的寂静。
   

作者: adam_k    时间: 2009-11-2 23:45
插!!
作者: aallen    时间: 2009-11-2 23:46
大家不要插队
作者: aallen    时间: 2009-11-2 23:47
大家不要插队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47
   云雾濛濛的湖面之上,隐隐探出了小半个亮团。随后,一点一点升上来,半个圆、大半个圆,终于,整个圆带着初升的玫红,从云水之间凸现出来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50
   一刻不停地,又渐升渐高,一面又如同褪去了胞衣一般地渐渐由红变得亮白。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52
    转眼之间,金光四射,这又是一个金色的秋日。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2 23:56
本帖最后由 狐狸 于 2009-11-3 20:55 编辑

明   天   继   续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12:18
太湖。。。。
你也去啦~~~
城市上空 发表于 2009-11-2 23:30


只是到长兴县的太湖大堤,看过日出之后就回转了。

等大堤修好了,再找机会环湖去[tt]
作者: 延安路正步走    时间: 2009-11-3 13:04
漂亮!!
作者: 钟师傅    时间: 2009-11-3 13:26
漂亮,LZ真是有心,半夜跑到长兴看太湖日出!
作者: pbj_1025    时间: 2009-11-3 13:37
真美---照片美,文笔美,创意更美!
作者: 思行    时间: 2009-11-3 13:43
为LZ的这份激情,顶
作者: 升级的奥特曼    时间: 2009-11-3 14:24
有雅兴
作者: 无敌水瓶    时间: 2009-11-3 15:00
楼主是个有心人,不错
作者: panze    时间: 2009-11-3 15:15
南方还是很温暖的。
北方这边如果也坐凌晨的车去本地附近的湖看日出,已经不单单是兴致好的问题了。
作者: 城市上空    时间: 2009-11-3 18:42


这张最喜欢~~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29
   ·之二:颓垣秋草,偶遇那一方黄土半掩的碑
    从太湖边回转,时候尚早,便信马由缰地沿途一路逛回去。
    路过城东下箬寺乡,想起临来之前看过的介绍当中有“下箬寺”这一节,于是便找了过去。
作者: 小僧    时间: 2009-11-3 20:30
厉害啊
不睡觉的吗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31
    从太湖大道向南转到经三路上,前面不远处就可以望见这一座横跨长兴港之上的大桥。直奔桥头,但不要过桥,从右边一个岔口过去,沿着河边一路往西走,便可以在路的北边看见这颓垣秋草之间的广惠禅寺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33
    这其实是边门。
   


    此处所剩的建筑不过就是这一座大殿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36
    其余更多的,倒是院子里零乱堆放着的诸多的各样碑刻了,我语文底子差,无论文、还是字,都认不得几个,只是粗略看到有这么几块:明嘉靖三十八年《长兴县新置学田记》碑、隆庆六年《长兴县新修儒学记》碑,清同治年“奉宪勒石永禁”碑……俱是断石残碑,半掩于荒草黄沙之中。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39
    仰望着陈武帝的这尊塑像,不禁生出些许感叹来。
   


    对于历史,我原本知道的就不多,而且往往“八卦”——比如,对于南朝陈,似乎只知道有个亡国之君“陈后主”,只知道杜牧之“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慨叹。却不知,陈武帝,这样一个从村官到皇帝的一世英主。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40
    陈武帝 陈霸先 (公元503—559年)
  字兴国,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余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青少年时期的陈霸先,就已经因为“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而“为当时所推服”。“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但,在那个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出身寒门就意味着要想当官做宰、建功立业,真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43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霸先依靠自己的出色能力,受到了当时梁武帝的侄子萧映、之后又是武帝本人的赏识与器重,终于能够平步青云、得以施展他的满腔抱负,最终成就帝业。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49
    眼前面对着的虽显得有些破败,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从长兴走出去的皇帝。刚才在边门以北,望见有一所大房子已经初具规模了,也许就是为此而建的吧。
    其实,是与不是都无所谓,后世的人们终究会世世代代在心里纪念着的——不是因为他有皇帝之名,而是因为他确实堪为人主,确是中国历史上堪称“贤明”的君主之一。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3 20:52
    单说其代梁称帝这一件事吧。
    当时在位的梁敬帝,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完全没有能力应对萧梁王朝大厦将倾的危机。一姓帝王的身死国灭,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陈霸先此时代梁而立,实际上就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于将倾之时。这是需要具有高远的目光和极大的勇气的。《梁书》作者姚思廉就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武帝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面对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同样有着击楫中流、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
    只可惜,天不假年,在位仅三年便病逝了,未能实现其更大的政治抱负。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0:45
   ·之三:小轮悠游,寻觅那一叶亿万千年的秋

    此次长兴之行,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来这闻名已久的十里银杏长廊。
    上午晃晃悠悠回到雉城之后,正好搭老同学的车,到八都岕(音同卡,指两山之间比较长的山沟。)。
    却原来,这还是他老丈人家里——两亩宅基,一幢小楼,种几畦果菜,养几只鹅鸭,真是十二分的神仙快活。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0:46
    原本,来这里,是想要亲眼看看、亲手触摸一下那漫天遍地的金黄;然而,当我沿着那蜿蜒的小路渐渐接近的时候、当我最后身处其间的时候,说实话,我不免有些失望——我没有能够看到满目的金黄,我甚至没有看到满目的黄绿相间——原来,这十里长廊的银杏,只是按着自然的状态随意排布在路边地头、房前屋后,三三两两、疏密无序,因而也就无法看到成片成片的银杏林了。再则,似乎连日的阳春天气,很多的叶子都还是绿的,少有能看到满树俱是黄叶的,远没有层林尽染的那种绚烂。第三,这里的银杏叶看起来似乎都比较的稀疏,全不是想象当中那样密密层层、童童如盖。
    我开始舍弃了我原来的想法,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试着放下那份执着,悠悠然地去感受这山洼洼里的恬然宁静。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0:48
    搭车一直到了十里长廊最深处的柏家村,然后一个人优哉游哉地晃荡晃荡。
柏家村再往里面去,便就要上山了。山名叫做“岩山”。
    我开始爬了一段,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陡了,便就不再往上去了,转头回去。
    修竹掩映,大树成荫。
   


   


    碎石块铺砌的小路,永远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弄堂里,也是这样的小路,甚至还记得起家门口那几块石头的模样……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0:51
    梁架上的猫咪,我轻轻地一步步靠近去,它便就这样一直看着我。
   
   


    老屋,终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照片和记忆中去找寻了。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0:55
本帖最后由 狐狸 于 2009-11-4 00:56 编辑

    一片黄叶,一片秋。
   

    老人。
    我诧异于他几乎还是全黑的头发,却有这一部雪白的山羊胡。
   

    一架木桥。
   

    老树下,不知多少回升起过的袅袅炊烟。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1:00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1:04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1:08
    吴宅
   


   


   


   


   


   


   


    大口的关帝庙,正在大兴土木。
   


   

   
   


    小石桥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1:11
    又是一个老物件儿。
   


    老人与色友。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苏、沪两地尤多。
   


   


    吊瓜,又名栝楼,药、食俱佳。而我现在最爱的,却是它的色彩。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01:14
    原本还想着晚上就住在村里,也重温一下久违了的田园生活。只是朋友就要回转长兴,客随主便,就先回去了。
    等下回再来时,相信又会有一番不一样的景致了。
   

作者: kingtiger    时间: 2009-11-4 08:53
兄弟图有黄胄悲鸿之风,文有自清老舍之彩
一个字“绝”!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0:57
    ·之四:万事随缘,聆听那一部绕梁萦回的梵音

    一夜的北风,化作点点秋雨,洇湿了大地,空气也如水般清凉。还有一日的时光,不知道去往哪里好,在地图上寻寻觅觅,决定往北,去顾渚山,毕竟这是茶圣陆羽的故乡,这是中国茶文化的源流。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0:59
    从雉城出发,一路北行,过水口而后往西,便直通顾渚茶山。这一路上,有古寿圣寺、大唐贡茶院、金沙泉,还有霸王潭等等诸多古迹。
   


   夜雨过后新修的柏油路,愈发显得乌黑油亮、纤尘不染。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02
    路边一株大梧桐树下,长眠着一位抗日的烈士。后人的纪念,是因为烈士不屈的抗争;先烈的抗争,是为了这如画的山水。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03
    一户农家可爱的小姑娘。
   


    金秋十月,这是个收获的时节;“五谷丰登”,这是农人一年辛苦劳作的由衷期盼。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08
本帖最后由 狐狸 于 2009-11-4 11:11 编辑


    蓝天白云之下,远远望见一座高塔,掩映在竹林背后。——这就是寿圣寺了。虽然知道,但骤然一见,总还是有一种不期的感觉。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13
    寿圣寺,位于长兴县水口乡以西顾渚茶区内。据寺院的资料《千年古刹——寿圣寺》载:“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距今一千七百多年,是长兴建成最早、香火最旺寺院之一。唐宋年间寺院规模达到鼎盛……”。而据清朝钱珏《重兴寿圣寺碑记》载:“寺创自唐贞观时,去水口镇约十里许”。贞观为公元627—649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表明,该寺是一座千年古刹。

    千百年来,水火刀兵,寿圣寺几兴几圮,却又能屡废屡建。相传寿圣寺有两大禅机,其一是三国时高僧“闻地鼓而建寺”;明景泰年间山洪废寺,直至清同治年间士绅陈伦过寺遗址,闻脚下大地钟鸣,甚感奇异,立即发愿:“地下若有神钟,可再达鸣三声,馀为之重修庙宇佛塑金。”话毕,钟即鸣三声。于是陈伦、臧宝莹等五人重修该寺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15
   扫地僧,一副憨憨的神情,后来同他打了个照面,我笑笑,他也笑笑,没有话语。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17
    东廊下的功德碑。这位上圆下成大和尚,便是于1997年受长兴县佛教协会的礼请、主持寿圣寺恢复重建工作的,也是寿圣寺前任方丈。如今,大和尚已然圆寂,而其当年发心建造的九层“寿圣宝塔”中,正供奉着其手书的《妙法莲华经》一部、《乾隆大藏经》一套及上圆下成大和尚的真身舍利。真所谓“一心归佛”!
   


   


    寿圣宝塔,四面九层,砖芯木檐,颇有盛唐气象。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20
    千年的古银杏。一雄一雌,一东一西,分立大雄宝殿两侧。
   


   


   


    这一株雌树,更已经是五世同堂。边上有位游客说是“五子登科”。是什么都无妨,千年的岁月沧桑,一直如此坚实挺拔地站立在天地之间,看过了人世几多悲欢离合、花开花落,在它身上寄予多少美好的祝愿与期望,都不为过。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23
    我观一滴水,总是一滴水。
    佛观一滴水,四万八千人。
   

    如今的出家人,早已离了青灯古佛的清苦,手机、网络……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世俗化了。然而,所谓“出家”,自然有其超脱之处。
    我一身骑行装束,引来无数好奇的注视。这一位师傅,立在阶前,也看了我许久。然而,他开口第一句话,却是问我:冷不冷?相反,很多人最先关心的,都是我这个车值多少钱。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28
    今天的不期而遇,恰逢寺内大举水陆法会。之前,还未踏进山门时,远远便听得诵经之声缭绕云端。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31
    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33
    水中莲花
   


    阳光普照、佛旗轻扬。
   


    供佛的七彩莲花灯,很是精巧。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36
    三圣殿旁,留下的一面砖墙、几方柱础,不知是何年代。据说另外还有好些老物件儿,尤其是那一眼与寺庙同时的古井,名为“云泉”的。可惜,匆匆间未能寻见。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1:38
    立在大殿之外,不敢轻入。屏声静气聆听了一段唱诵,听不懂意思,只觉得余音袅袅、如入云端,安静得很。
   

作者: cyclone    时间: 2009-11-4 11:58
赏文观片 习常普景在lz的诉说下 尤为动人 很赞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5:49
    ·后 记·

    带着一份安静的心情,离开了寿圣寺,继续往顾渚山去,直到山中一处叫做“霸王潭”的景点。一路上坡,喘呼呼地骑到入口处,就被叫住了,要买票的,我问东问西、最后照例还是没进去,搞得售票的很是郁闷。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5:51
    山腰处有一座小水库,离了大路想往对岸绕过去。许是正值枯水期,水库显得很小,不过是个稍大些的水潭;路也很小,隐藏在山坡竹林之内,抗车寻路,好不容易才走到堤坝上。不过,小归小,倒也清净。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5:52
    长兴到水口的一路上,有几段路旁种了许多的木芙蓉。
    蓝天下,绿叶红花仿佛一条锦绣长廊。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5:56
    回到雉城,这是太湖大道两边一排排的银杏树,再过几年,长得高大些了,相信一样会是很美的一景。虽然与十里长廊相比,少了那一份自然的野趣,但相较于一根一根树在那里的水泥电线杆,成排挺立的银杏林,更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折射出阳光的温暖。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6:01
    来时的计划,本来是想往南去和平镇转转的。
    午后,跨过老宣杭铁路,向南骑行。
   


   


    太湖平原,鱼米之乡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6:02
    我的车与我的影,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相伴左右。
   


    从和平转道S11省道,途径城山沟。之前看有介绍说,这里有一座“城山教寺”,颇有些来历。后来又听朋友说,从和平再往山里去,有一处周坞山,又有一片很大的水库,风景很是不错。这些,等以后再来过吧。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4 16:03
    夕阳西斜,又该要踏上归途了。
   


   


   

   
作者: S牛    时间: 2009-11-4 18:08
狐狸算的上是骑行界的江南才子了!!!仰慕下love
作者: 口天云海    时间: 2009-11-4 22:19
楼主有才啊!
真是枉为长兴人了,这许年来竟从未过太湖观过日出,惭愧啊……
作者: 赵同学    时间: 2009-11-5 10:08
LZ的游记一直都这么好看
作者: debug0327    时间: 2009-11-5 22:55
很美的游记,能在这样的蔚蓝天空下骑着,走着,生活就这么简单快乐
作者: NHSY    时间: 2009-11-6 22:43
我也是长兴的
太湖大堤那是骑车蛮好的
还有十里银杏长廊那也不错
行政中心那块也蛮好的 从太湖新塘口到城区很近 的
以前没事老骑过去兜兜的
作者: 阿庞    时间: 2009-11-7 10:44
好文字,好照片。赞
作者: 小柒    时间: 2009-11-7 16:15
好美的朝霞
作者: 又一天    时间: 2009-11-7 17:50
好文笔啊,文曲星下凡。
不知楼主进庙,车怎么保管。楼主的车装档泥板蛮协调的,唉!鸟车没合适的档泥板。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7 20:52
78# 又一天

呵呵,LS 过奖了~~

进的两处寺庙,车子都是随身带进去的:

广惠寺你看到的,有些破败的样子,很“开放”,没什么人管;

寿圣寺么,同样不需要门票(貌似原来是要的)。
因为怕太张扬,我没有走山门—天王殿,而是从旁门(不是左道呵)进的。
出家人,还是很和善、友好的,并不会来阻止,也没有更多的话语来问东问西
——也许是因为有法会比较忙,也许本来就是这样淡然的……
当然,我没有进入几座大殿,怕有所冲撞、不敢擅入。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7 20:54
挡泥板是用的SP8的那一款,
因为这个车车基本就是P8的翻版,所以很合适~~
作者: 荒野女巫    时间: 2009-11-8 19:14
顶!!!不错
作者: 狐狸    时间: 2009-11-12 07:27
秋风萧瑟,不知道那里的银杏是否都已黄尽~~
作者: 手工单车    时间: 2009-11-12 16:33
心境好。文笔佳,照片和解说带我们身历其境。谢谢。
作者: hgyh82    时间: 2009-11-12 17:57
俺要是能有这么文笔就好了




欢迎光临 骑行网 HZBIKE (http://www.hz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