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标题: 这盘文章写得挺好的,关于公路车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僧    时间: 2012-12-25 14:13
标题: 这盘文章写得挺好的,关于公路车
2012公路单车研究与思考]

作者:王若红

(1)关于升级的问题:
我的单车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仅仅属于低中级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减缓震动的能力较弱,脚踏的质量较差。脚踏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换一个就行了,但是减缓震动的能力却很难提高,不做大幅度的升级不能得到彻底解决,而小幅度的升级只能改善。目前我的单车利用率很低,似乎不值得升级,但是,运动乃生命之本,我将来的运动只能增加,不会减少,所以就有必要考虑升级的问题。
研究了数日单车配件市场以后,我对目前的情况非常担忧。可以说这个市场已经大幅度倒退了,这是总的趋势。事情有些奇怪,为什么随着国家的富裕和开放,单车事业的发展比过去进步很大,反而配件市场却令人担忧呢?首先,消费者的人性化反映随着这一代80后,90后青年的长大成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些青年人虚荣贪婪,又无经济基础,眼高手低,既想要最豪华高档的配件,又不愿意多付出金钱,实际上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所以,就给了那些造假的商贩可乘之机。更为助长的事情却在于,消费者对假货的认可态度,明知是假也全然不管,只要有大牌涂装,只要便宜,别的一概不管,结果必然扰乱市场,把卖真货的商家给顶黄了,逼得商家昧着良心卖假货,这样的情况十分严重,遍布整个单车配件市场!如今单车配件的假货占有比例可以高达70%以上,消费者稍有不慎就会上当。那些聪明的商家甚至更恶毒地把假货价格提高到接近真货的地步,使我这样的老手都难分真假,因为在没有对比鉴别的情况下,业内人士都很难分辨真假。
从单车配件的发展来看,也有穷途末路之嫌,似乎该发明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不该发明出来的东西永远也发明不出来,所以配件的花色,品种,规格,新技术都停滞不前,使得市场相当萧条。新的高端配件没有充分发展,而老的配件确有越来越多的停产,使得它们在市场中的数量卖一份少一份,并有涨价的趋势,结果逼着我不得不尽早投资,购进即将下市的优秀配件,这将把我的经济状况搞得相当尴尬。

(2)车架:铝合金的车架是公路车震动剧烈的主要原因,升级必须首先从车架开始。在市场中的碳架是假货最多的商品。过去的台湾小品牌消失得很快,代之以大量的陌生品牌假货。这些东西的价格都集中在3700-6500¥之间;而冒充大牌的车架却非常普遍,像意大利的Colnago Cenilli Cervello Pinarallo Derosa Bianchi 美国的Cannondale Specialized Controltech Time 等都有大量的仿制品;法国的Look Lapierre已经很少见了,有一两款价格都在30000¥以上,涂装还很难看;美国的Trek也很少能看到;我最喜欢的德国Kuota连一款也没有。比较把握的是台湾的Giant,几乎没有假货,还有那些小品牌,不值得被仿造的也比较安全,如V-KET,Trigon MOSSO等。真品高端车架显然都有一定幅度的涨价,原来在14000¥-18000¥的高档车架如今都已经卖到18000-24000¥的超高价格了,如今已经很少有9000-14000¥之间的大牌了,不是只卖3700¥的假货就是18000¥以上的真货,在8000-16000¥这个范围出现了空缺的状况。
从车架的品牌来探讨,我依然有很强的品牌优势思想。我认为大牌车架是有它固有的技术含量的。大厂的产品有精良的设计开发能力,从力学研究,到结构特点,都给最终的性能以很强的保障。而小厂尤其是山寨企业,根本没有设计车架的能力,只能照猫画虎,做个样子货,这从科学上已经无法保证产品的性能;更为可怕的是,小厂产品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有很多尺寸形位都超差,给后期的装车埋下了潜在的隐患。例如,特别令我担心的尺寸公差就是中轴与车架平面的垂直度!这个公差如果稍大,两侧曲柄的转动平面与车架的距离就会不等,使骑行感觉大受影响,而这种隐藏的误差,只有等到装成了车子才能反映出来,而且根本不可能自己解决,到那时,想要更换一个车架都很困难了,商家会拿时间过去太长做借口而拒绝更换!
国人最好面子,因此那些造假的厂商就会在面子上大作文章,甚至把涂装做到难分真假。因此,那些在设计上涂装漂靓的高档车架就更容易是假货。从价格上区别假货还是很容易的,我想,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绝大多数卖假的商贩把自己的[良心]体现在他们标出的价格上。例如,3850¥的Pinarallo显然等于告诉你了,这是假货,如果你很虚荣,为了大牌的样子和Logo,明知假货也要买进,那双方都可以心照不宣,周瑜打黄盖,也算公平;而真正可恶的就是那些以假充真的商家,他们把假货标出真货的价格,欺骗道行不深的爱好者,使他们损失惨重。可能是出于心虚和为了竞争,他们标出的价格可能会比真货稍低,比如,真品Pinarallo应该在12500¥以上,而他们会标注11500元,以及低价处销,清仓甩卖之类的言辞,骗我这样的高口味消费者。因此,如果要上大牌,那千万不能图便宜,以免上当。
购买小品牌的碳架会如何呢?比如数量很小的V-KET,Trigon Easten等,虽然其涂装可能并不随心,性能也不如大牌,但在性能方面的差异其实很小,他们的产品在技术上还是有保障的,材质强度和尺寸精度都没有问题,价格自然也高不上去,一般常在4800-8500¥之间,上当的可能性比较小,性价比却相对较高,唯独可能不如意的就是在外观的涂装上面。选Giant的架子虽然受骗的可能也很小,但在价格上和涂装上却优势不大。Giant的各型号造型都不是我非常满意的,而他们的碳架却一样比较昂贵,中高档的型号经常卖到10000¥以上,也一样有14500-18500¥这样的高昂价格,如此就不如选择涂装更理想,性能更有保障的大牌了!Giant TCR Advanced是一款性能和外观都很出色的架子,价格9700¥,比较低些,全白色的基调配合黑色的字体与红色的局部与线条,非常美观;它的立管,被做成了变径异型,看上去档次很高,唯独前叉腿还是不够宽,腿脚收细了。总体上说,这是一款可选的架子,性价比很好,有大厂保证,假货也极少,如果我不能选到可靠的,理想的大牌,那就是它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想升级碳架条件比较尴尬。升级大牌的代价不菲,损失巨大,14000¥以上的资金需要我一年的收入集存,而且还特别容易被骗,尽管这是一步到位的选择,也可能是涂装完美的选择。升级小品牌总会心有不甘,购买意图不能坚决,也容易后悔。在这当中确有一个另外的选择总是干扰我的思想。国产的钛架始终都在保持较低的价格不变,从低型号的4800¥到高型号的6800¥不等,台湾的MOSSO也有同样价格范围的钛架,很是值得思考。按道理来说,钛金属是名贵的,它的性能非常适合被用来制造车架,既坚韧又有弹性,遇到强力的打击也不会损坏,表面不锈,永不磨损,真正属于一劳永逸的产品。使用钛架单车也是最让人放心的,任何撞击,摔碰,刮擦,都不会伤到车架,没有必要担心车架的损伤,这就不像碳架,时刻都得小心谨慎,唯恐高昂的投资一摔两段。钛金属对震动的吸收也是非常出色的,它的质地也一样轻盈,可以说,优秀的钛架要比碳架的性能更好。然而,选购国产钛架确有两个障碍,我最担心的就是国人做事重来都忽视精确,如果中轴的垂直度超差,那就成了永久的悔恨,而这一指标又很难当场测试,一旦东西邮来,再想打包回邮,那实在是相当困难的;另一个障碍就是没有涂装,无法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在这方面钛架永远也不比碳架。我喜欢的车架造型都不是规则的圆形管和直梁,我欣赏流线型的立管和扁弯梁,宽扁的前叉和白色/黑(蓝)色/加一点红(橙)的涂装,只有高端碳架才能满足我的愿望。从强度方面考虑,我的碳叉已经使用了6年,至今没有受到一点儿损伤,可见,对业余车手来说,碳架的强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个车架都能使用一生。翻看很多论坛,车友们都在抱怨国产钛架的软!说用力时会失去刚性,传输效率降低,感觉很差;也有人说,国产Hi-Light的钛架生产10个可能出3个废品,因为至今他们也没有能掌握钛薄壁管的焊接技术……这些言论,都使我失去了对钛架的信心,纵观各种公路赛事,的确没有车手使用钛架赛车,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最后的决定,如果能够遇到非常可心的大牌碳架,而且必须是可靠销售商,那就是它,比如:Colnago Kuota Pinaralo Cannondale Lapierre BMC 价格在10000-16000¥之间;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我会选择Giant TCR Advanced!

(3)把弯:梦想了多年的连体FSA把弯怎么会廉价到500-600¥的程度呢?无疑全是假货!也不知道是哪个山寨厂商专门捡最高档的把弯来仿造,还把价格压到如此程度,我如今可以看到他们的产品漫天飞舞了!这下那些靠虚荣心做事的小青年儿们可有机会了!但却苦了我这样的高端爱好者。在淘宝我仅仅找到了一份3850¥没变的这款顶级把弯,但是我还敢对它有非份之想吗?占有这样的美女难免不会娶进门一个披着画皮的妖怪!看遍了公路把弯市场,让我满意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大排的FSA真货十分罕见,像K-Force K-Wing SLK等等,有几款都属于传统的圆弧把弯,也都是黑色的全碳,没有400mm宽度的,ITM的东西更是少见,好像都是多年以前剩下的旧货,极少理想的样式,有一款1750¥的Team版,各方面还都不错,但把弯部位也没有明显的多角度设计,而且谁知道它的真假呢?如果要买那得仔细研究;过去铺天盖地的Ratchy Easten GTS GUB Amiba Trigon Pazzaz Bontrager 等等好像都没有了,是厂家倒闭了还是大陆不进货了?偶尔能遇到的二等小品牌Ratchy Easten如今也敢标高价了,卖得与FSA一样昂贵!出现了一大批重未见过的乱七八糟的品牌,还说是什么意大利产,价格低得一眼就可看出是假冒,我想那些LOGO都是国人杜撰出来的!
好的把弯必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多角度设计,因为在长途骑行当中,手握把的姿势总是变化的,在需要急速冲刺时手掌会前移,角度压低,使身体伏得更低;而平时缓骑时,手掌又会后移,双臂直立支撑身体,以减小体力消耗。如果把弯像很多意大利的传统圆弧弯把,那么手掌在哪个位置都不会感觉舒适,也没有一个最佳位置可以调整。现代设计的多角度把弯在使用上有非常好的性能,可是为什么那些商家非要进货传统把弯呢?在市场中难得见到几款多角度把弯,碳的就更少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猜测,很有可能是多角度碳把弯的制造工艺艰难,结果国内(台湾)的山寨厂没有能力作出这样的东西,或者即便能造出来,成本也过高,失去了假冒的意义,因此不生产多角度把弯!从这个意义上说,多角度把弯产品保真性更高一点儿。ControlTech这个品牌似乎很高档,他们的把弯和座管都十分昂贵,但我感觉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无二,外观没有FSA出色,也很难说技术性能有什么绝技。3T这个牌子过去没人重视,如今却卖得很贵,就像台湾的Pazzaz一样,我也看不出它们的优点;Time这个新生品牌到底是哪国的?一上来就毫不犹豫地卖高价,他们的把弯常有2400¥以上的顶级价格,而从外观上看却根本不值!而至于像NESS这样的LOGO我估计全是山寨的创造,不值一顾。看了很多,我几乎找不到一款可心的把弯:白碳,多角度,400mm,变径,异型管,带有高雅简洁的涂装,价格在3K以内!本来过去FSA有几款比较可心的产品,可是如今却很难找到,价格变化得离谱,你也搞不清真假。如果有可信的商家,我还是希望购买FSA,不过现在我已经不再欣赏连体的顶级把弯了,它们过于艳俗,却不能调整角度,而更喜欢平实高档的分体把弯,像K-Force,过分的骨感非常庸俗,我仅仅需要适当宽扁,适合抓握的横梁,而讨厌故弄玄虚的变形,做得像是树木枝干那个样子。除了这个品牌,我也欣赏过去的老品牌ITM,他们的业绩是被公认的,如果能选到合适的产品也可以;至于其他的小品牌,我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它们在价格上有优势。过去的大牌顶级把弯也就如FSA K-Force,价格也没有超过1800¥,可是现在还是这个价格的K-Force你还敢买吗?估计假货无疑!我非常奇怪,都说人民币已经升值了,那么购买美国的产品怎么会涨价了?这样的金融游戏谁能说得清楚?到目前为止,在淘宝上我还是没能找到几款可以中意的把弯的,选择把弯的努力看来要长期持续下去了,但是,我敢相信哪个商家呢?

作者: 小僧    时间: 2012-12-25 14:14

(4)把立:把立这种小东西在过去的市场中是极其丰富的,各种品牌,各种档次的东西有成百上千,其中不乏很多大牌,尽管昂贵但很优质。如今的把立市场极度萎缩,产品减少到了百款之下,而且档次极尽低劣,似乎消费者都以为在这种小东西上没有必要花大钱,所以还是越便宜越好,从10¥一只到100¥一支,再高的大概就没人愿意付出了,我想这很能说明这一代青年的虚浮思想,人的质量下降得太多了,东西怎么能不下降?
把立的弹性对于双手减震的影响不如把弯明显,但对把立的强度要求却会更高。太软的把立在把弯受到较大扭力时会产生可以感觉到的变形,使操控感受大为下降;但太刚性的把立又会因为没有弹性而增加路面的震动传递,因此,选一款中高端的把立产品是有道理的。其实那些大厂都有很多的把立产品,如FSA,就与几十种不同的产品。可是那些商家却因为价格的原因不肯进货。对于他们来说,卖50¥进货的廉价把立会比卖800¥的高价把立赚取更多的利润,至于技术问题,谁会关心呢?我发现在目前的市场中高端把立非常罕见,即便有也会故意被抬高很多价格——暴利销售!使本来就比较高的价格更加雪上加霜。我几乎找不到可以选择的产品,不是价格高得离谱就是山寨廉价货,尤其缺乏中高端的全碳把立,铝的非常多。无奈了,在这种情形下,这只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寻找可以信任的商家和接受高昂的价格了!
我喜欢较长的把立,因为我的双臂双腿都比别人长,骑车时也更愿意低伏身体,过去使用120mm的感觉很稳定,那么这次升级也可以选110-120mm的产品,可惜较长的把立比较罕见,100mm及以下的就多得是了,我想,中国人尤其是单车行业发达的南方,小个子人太多,身高少有175cm以上的,所以商家引进的都是80-100mm的把立,我想日本人骑公路的话有60mm的把立也就足够了。
面对这样的市场,要找到全碳的大牌真货把立是相当困难的!有些商家有个别高档品,却没有我要的110/120mm 而那些低档货却大都规格齐全,甚至可以订货!看到有一家卖大牌的说,各种规格都可以订货,在15天之内就会到货,我心想,是给山寨厂去电话吧!那用不了15天就能到货,如果厂家在美国,恐怕一个月都难保到货!
是否可以使用金属材质的把立呢?这还真是个问题!我发现有不少厂家在卖大牌的铝把立,价格也标得较高(当然还是比碳把立低得多),我认为这些参差不齐的产品估计都是过去单车鼎盛时期剩下的配件,因为价格太高又不是碳,所以没人要,剩到今天。这样的东西在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分析一下,把立对震动的影响要比把弯小很多,即便使用铝把立也没有多大关系,而且,铝把立的强度肯定比碳把立好,重量也相差无几,还可以增加涂装,价格低了1/2,我感觉完全可以取代碳把立,只不过与碳把和碳架不能配套,其实也无关紧要。例如,可以选择FSA OS99这类白色涂装铝把立,配合黑色的把弯和白色把带,效果很不错,这要比选择Pazzaz Ritchey Easten这样的碳把立更好。

(5)把带:对于把带可说的内容很少。我只知道把带的价格比几年前上涨了一些。过去128¥的把带现在是140-200¥。FSA的不见了,Celev的,Calnago的,Michelin的都很少见到;只有大量存在的Fi:zik,有很多色彩,如黑色,红色,白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价格也不贵,在115-158¥之间,我想这些大量存在的东西一定是国产合资的,否则必是假货!好在Fi:zik的品质还是有保障的,可以录用。我现在使用的Colnago把带是那种混合了软木纤维的产品,手感很理想,厚实又有弹性,现在我只发现了一款这样的黑色把带,150¥,如果有白色就好了!
使用什么颜色要讲求对比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白色的,全碳车架可由白/黑/红(橙)三种颜色构成,如果把弯把立也买白色的,为了对比和抗污,我会选择黑色把带;如果我买黑色的把弯和白色的把立,那我会选择白色的把带,尽管白色抗污最差。对于我的艺术观念,单车的色彩应该以白/黑为主,白色的主色调加上黑色的文字,商标,再辅以一点红或橙来体现鲜艳与引人注意,这样说来,无论把弯是白是黑,配合橙色的把带都很鲜艳,黑色的把弯甚至可配明黄色的把带。把带的缠绕应该比较集中,使把弯的完成直径尽可能大些,这样有利于抓握;把带缠得较短,还可以在把横上留出更长的位置,用于握手。把带的缠绕还是应该从把弯下端开始,在把横上完成,最后用胶带固定,这样才能使所有留下的茬口向外向下。

(6)前叉:从现在的市场中我根本就找不到一款理想的全碳前叉了,特别是大品牌。我的Lapierre碳叉无论从美观,破风,坚固几个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我会继续使用这款前叉,这也节省了升级的资金。将来买了高档车架以后,它一定会自带前叉。我很喜欢宽扁直线的前叉造型,而不欣赏尖细的,弯曲的前叉,如Bianchi的,Derosa的弯叉,Giant的尖叉,但是这样的车架目前十分罕见,因此,要能找到一定程度的宽扁和小弧度也就不错了,像Colnago的直叉和Kuota的直叉。我发现Pinaralo的曲叉也很有特色,唯此一家,也可以考虑,而且该品牌的同级价格会比Colnago稍低。

(7)碗组:作为传动部件的碗组来不得半点儿马虎,我一定会选择高端产品。很多大牌碳架都自带碗组,如果没有可以选择FSA的高端内藏式产品。

(8)轮组:市场中的轮组产品还是不少,但大品牌消失得都比较快,过去非常多的大名鼎鼎的MAVIC很少能见到了,Campagnolo也非常罕见,Fulcrum和Shimano的有不少;瑞士的DT Swiss比较少见,还有一些Easten Prowell等小牌,其他就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了(杜撰品牌),其中有很多假货和山寨产品。总体上说轮组的价格上涨不小,过去的高端价格常在6500¥上下,现在都是7000-12000¥;过去的中端常在3800-4500¥范围,现在是4300-6500¥。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要买什么档次的轮组?是10000¥以上的顶级碳刀,还是8000-9000¥的高级轮组大牌,或者4800-6800¥的中端大牌?很显然,我是不会接受小牌和低端的。对轮组来说,最要命的就是刹车皮对车圈的磨损!在我的骑行经历当中,已经在普通的山地车上磨坏了3副铝圈,但公路车上的MAVIC车圈却没有被磨坏(可见硬度比国产的低端铝圈高得多)。这说明了磨损是必然的,在城市中,刹车的用量非常大,每次外出都会对车圈造成磨损,而也必然在某一天把车圈磨薄炸开,使轮组整个报废掉!我绝对不会相信,任何轮组能有售后服务,一旦某个零件坏掉,就不得不整个淘汰一副轮组,如果购买的是高档轮组,浪费将十分巨大!等于重新花费1/4的整车价格(高端轮组)!
对于轮组来说,主要的矛盾集中在轻量化与刚性两方面。用于比赛的轮组对轻量化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很多选手使用宽刀碳轮组,力求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达到最大轻量化。顶级的碳轮组价格是十分昂贵的,从一万到几十万不等,可恨的是,恰恰由于人类的虚荣心太强,导致了几乎所有的车手都有追求那种宽刀碳轮的渴望,使厂商为了获得利润而迎合这些人的心理,生产出性能不佳的低质炭刀,以不高的价格出售,获取了大量的订单。例如,4000-8000¥的碳轮,基本上就是一个样子货,实际的性能还不如普通金属圈轮组,徒有一副虚荣。这个价格档次的东西最能满足青年爱好者,使他们趋之若瓮,纷纷购买。我一贯认为,如果你没有准备花30000¥以上的代价来买碳刀,那还是算了吧!还不如买普通货色来得实在!这就像那些追求大牌车队LOGO骑行服的人一样,总想把自己装扮成是某某国际职业车队的车手,这种虚荣会让旁观者发笑!
轮组的辐条数量是一个敏感问题。一般的中端轮组会采取前16,后20的配置,使用的是2.5-3.7mm的扁幅条,因为幅条比较细,所以不仅刚性不理想,而且最怕强烈的撞击拉断幅条,只要有一根辐条断掉,这轮组基本上就报废了,因为我没有可能买到完全一样的同型号产品配件!如Campagnolo Zonda,Mavic Eurus DT Swiss R1600等。那些高端轮组会使用更宽的扁幅条,从而刚性提高,强度也增加,断掉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还有轮组的车圈,对于我们业余车手来说,轻量化并非第一要求,而耐久性和强度却是第一要求。低端轮组的车圈可能没有做加强(薄后均一),即便做了加强,尺寸也很短,仅限于辐条孔处的一小段,这对刚性和强度来说很成问题。例如,Campagnolo Zonda的车圈在每根辐条孔的位置上作了一小段CNC加强,但比较自家的高级Shamal Ultra就差了很多,更不要说那些没有加强的低端,如Ritchey的低端。Shimano的轮组给我的印象很单薄,就连其顶级的Dura-Ace和次顶级的Ultegra都是一个样,使用很细的辐条,福条的数量被减到最少,看上去就像被抽条的轮组一样,他们的Dura-Ace顶级碳刀都一样用几根很细的辐条,十分可怜。Fulcrum Racing系列有六个等级,最高的0级是专为比赛设计的,价格7600-8800¥,使用直径特粗的辐条,看上去十分强壮,外观却不如意,采用了红色涂装;较低的3级,就不比Shimano强多少了,辐条也很细,加强也很差。
从现有的商品谈选择,我有以下几个目标。
*Campagnolo Shamal Ultra,是我的第一选择,它属于该厂高端轮组,宽扁的辐条,以独特的3条并列放射形布局,加强很好的车圈,看上去十分强壮,非常适合高级碳架,而且银色的外表是我最爱,朴实而高档,虽然重量不小,最低价格7280¥;
*Mavic Ksyrium SL: 我的第二选择,该厂的高级轮组,精度很高,材料很硬,前花鼓用炭材质,较宽的扁幅条,车圈也有加强,但看上去不如Campagnolo强壮,也很少有银色外表,多黑色涂装,价格稍低,6500¥上下;
*Fulcrum Racing 1 2Way Fit: 高级轮组,粗辐条,前放射,后2交,档次比Mavic Ksyrium SL稍低,外观不是我的理想,价格为5800-5980¥范围;

(9)车胎:作为普通使用的外胎,可以选择普通的钢丝胎,但作为备胎,就必须要折叠的了。有过修车经验的人大概都有共同的感受,再也不愿意使用钢丝胎了!我的第一双Continental Sport1000差一点就把我的扒胎棒和手指给掰断了!其钢丝的紧真能把车圈都勒变形!所以我早就发誓,这一辈子再也不用钢丝胎了!
使我不解的是,意大利的Vittoria品种数量都大为减少!这家最有实力的大厂难道也会倒闭?他们的高端防刺系列具有最高的质量,密度达到290TPI,但现在却难寻高端踪迹,真是非常遗憾。过去我就一直想要购买一套Vittoria。剩下的大牌有最古老的德国合资的Continental 美国合资的Michelin Bontrager Specialize 法国的Hachision Maxxis等等。我现在使用的Continental并没有给我留下好的印象,主要是外形的不规则曾引起明显的径向跳动,现在依然没有平复,胶质也不是太好,容易老化,出现裂痕;我想,以后的外胎我会选择口碑更好的Vittoria和Michelin,至于Maxxis的产品,我不是很有把握,口碑不是太好;Bontrager和specialize都不是专业的轮胎厂品牌,所以只有虚高的价格和比较不错的OEM质量,还是不接触为上策。
平时使用150TPI的Vittoria Rubino Pro3(245¥)外胎是很有性价比的。它有白色,黄色可选,都比较鲜艳;但作为顶级赛车,我更渴望使用290TPI的Vittoria Pro-Race(380¥)版竞赛外胎,不仅颜色更艳丽多样,而且性能明显提升,非常理想。
数量最大的内胎都是国产的正新和台湾合资的建大。正新我已用过,不仅自泄气比较严重,而且气嘴精度不够,下次打气时气嘴芯很难移动,需用手力推动以后再打才能打入,实用性能很差。建大的合资我也没有抱有多大希望。以前用过的Michelin内胎虽然气嘴精度很高,但也有自散气的毛病,基本上一周时间就能把120psi的气压降到105pis以下,骑车外出每次都需要补气,这是一个恼人的毛病,不知道其他品牌的内胎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可以选择的品牌还剩下Continental,Maxxis和Vittoria的内胎,希望它们没有毛病。那些专为比赛设计的超薄内胎估计强度更差,自散气情况更严重,但我希望能试一试,如果性能足够好那就很有优势,因为在我的外胎上层,还装设了防刺垫带,它占有了外胎的一部分容积,使用超薄胎可以充更多的气体,改善缓冲性能。
我的Fi:zik防刺胎垫给我的受益最明显,自从安装了它以后,再也没有遇上轮胎被刺的事故,从而避免了扛车回家的尴尬。所以,将来我还会使用这个配件,也不需要更新了。

作者: 小僧    时间: 2012-12-25 14:17
(10)座管:与把立一样,现在根本买不到上等的座管,极少能见到的高端座管都昂贵得令人发指!过去很多的FSA K-Force 全都没有了,SLK还能看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过去很多的高端流线型变径座管基本没有了,现在的东西都被大量的杂牌山寨铝管替代了,一些比较出色的品牌在网页的图像上根本表达不敢细致(不敢放上接近的大图),我也很怀疑是假冒,中国大概快要灭亡了,自己坑自己的作风已经使人们无法生存了,不仅产品尽是假货,而且连食品,环境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难道人们不把自己搞死都不甘心吗?这些可鄙的利益主义者真让人愤怒!但愿我的车架可以带一根原厂的碳管吧。

(11)座垫:同样的状况是最有名的Selle Italia也几乎看不见了!现在只有大量的Fi:zik和极少见的San Marco。难道Fi:zik也走了合资道路?我发现,在中国根本就没有纯粹进口的商品,所有号称是原装进口的其实不是假冒就是合资产品。好在Fi:zik的品质一向还不错,算不上顶级也能算得上中高级。按理说,San Marco的质量比较好,用真皮较多,手工制造,但这个品牌太少见,型号与款式都太少,价格又不菲,很难挑出来自己心仪的产品。过去FSA也很多,虽然是机制批量生产,但也有造型优美,使用钛弓的高端产品,但今天这个品牌也消失了。目前我仅仅找到了一款外观上最让我满意的Selle Italia Flite Team Edition车队版坐垫,白色加红道,配以黑色字体,十分美观艺术,价格不低,有卖1458¥,也有1199¥;还有就是大量的Fi:zik Arione高端产品,细长的造型还比较满意,全白色的坐垫带有中位红线和黑字Logo,价格1147¥左右。其他的有一款Kuota由San Marco代工的坐垫,造型很好,白色红边,价格880¥。在淘宝上购物有两重困难,一是安全问题,卖假货的太多;二是决断时机问题,很多优秀产品,或者性能比新一代更理想,或者性价比更高,都在纷纷停产下市,一旦错过了时机,以后就再也买不到新品了,成为终生遗憾!还有价格的参差不齐,例如有10个商家卖价不同,其中最低的那一家一但下手晚了,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及时抢到在自己心目当中完美的产品,就总会把自己的资金放到最空!即便如此,也可能来不及抢到这些东西……

(12)牙盘:按理说Shimano 6600牙盘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独特的中空设计全铝盘体,CNC的铝合金尺片,其重量较轻,齿片硬度也可以,加工精度很不错,价格比较平实(1200¥),但如果单独论及硬度和精度,它肯定是不如FSA的高级盘的。自从我用上了最低端的FSA以后,就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敬畏心理,即使是最低端的FSA,其硬度也会令我吃惊!经过上万公里的骑行,我的牙盘竟然感觉不出有任何磨损的迹象,配合还是那么完美,就像新的一样!于是我便想到,是否不论高低档次,差别仅仅在于盘体——有铝的,有中空的,有半碳的,有全碳的,差别还在中轴——有ISIS的,有一体化的,有铝合金的,有金属陶瓷的等等,而各种档次的齿盘似乎都是通用的7075铝CNC!因为FSA有单独的齿盘配件供应,它可以适配任何型号的FSA牙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FSA这个品牌就有它最高的性价比了! 你完全可以购买一款低端牙盘,并得到与高端盘一样的硬度与精度,这很令人神往!过去我就见过台湾Prowell牙盘粗制滥造的嘴脸,而价格不低的Travutiv和Raceface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如果要我选择,那只能从FSA和Shimano中选择一款。Shimano 6600还是差了一些,而Shimano 7800就昂贵得可以了,可以媲美FSA的高级牙盘,而它还是没有FSA的性能!因此我的首选会在FSA中选一款,比如FSA SLK,价格大约在1850¥左右,带有一体化中轴;或者是FSA K-Force,2899¥,带有陶瓷中轴,非常理想。这样的高端牙盘将来是不需要淘汰的,磨损以后更换一个齿盘就能继续服役,因此属于一劳永逸的理想产品,购买毫无悬念。
高端牙盘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一体化中轴。少了一个ISIS配合花键,组件的形位尺寸误差更小,结构刚性更好,轴承的耐磨程度也比独立的ISIS中轴更高,尽管FSA也有钛合金4轴承的高级ISIS中轴,但是其价格昂贵且非常难买。一体化中轴的寿命很长,如果磨损,还可以单独更换轴套,他们的轴套有钛合金与金属陶瓷的高档品,牙盘可以被认为寿命较长,但却不会是无限长,我想它的一体化中轴一样会产生磨损,这时更换轴套也于事无补,这样看来,买1680¥的无轴套包装CK8681牙盘,再配以554¥的钛合金FSA轴套在性价比上更为理想。
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公路车的变速,有9速/10速/11速之分,如果选择新型的10速零件,价格可能会上升1/3,而在性能上却无任何实际提升,无疑,选择9速的老产品更具性价比,但9速配件目前已经很难买得到了,我想,被停产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价格反会上升,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选择一套10速的系统吧。速度档级之分实际上主要表现在飞轮—手变上,而不会体现在后拨与牙盘的区别上,因为不论是9速还是10速,区别仅仅在于链条的薄厚,而跨距应该是相同的,但在这方面我却没有准确的资料,是否10速链条的内厚度也作了调整?9速10速牙盘是否兼容,这都需要作近一步的调查,看来只能去国外的论坛了!

手变:在变速系统上,除了日本的Shimano还有美国的Sram和意大利的Campagnolo. 从几年使用的感受上来说,日本的Shimano性能是很优秀的,价格也不算昂贵,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最大;Sram的系列发展得较晚,远远没有像Shimano那样成为业界标准。Sram的系列很少,选择的余地不宽,性能也没有特殊的优越,价格差别不大,被认可的程度与货源远远不如Shimano. 而意大利的Campagnolo则属于在设计上完全不同的欧系,性能上有独到之处,质量良好,系列完备,价格高昂,在国内比较罕见,只有极个别的顶级商家才会经营它们的东西,其顶级Record系列价格也是顶级。就我来说,我是很不喜欢Campagnolo手变的,他们的设计没有把手变本体作为平常骑行抓握的辅助手柄,而仅仅是一个支撑框架,这一点远远不如其他两者。就日本的系列性能,已经足够满足我的要求,主要考虑到易购,将来维修替换方便,还是应该沿用Shimano。至于我现在使用的Ultegra 6500手变是否需要升级的问题,我也考虑很久。从性能上讲,6500的搬手采用了全铝合金制造,强度理想,耐久性良好,它的运动性能也是非常不错,控制刹车和变速都很灵活,准确,但它对于变速的控制存在一定的空程,左手还属于3级速度,不能配合2级牙盘,如果不小心,有可能把车链顶脱。尽管我很少会用到变速,但完全应该把手变更换成Shimano Dara-Ace 7800(1800¥),顶级的车还是用顶级的配件吧。调查淘宝,我发现shimano Dura-Ace-7800系列的配件已经比较稀少了,剩下的手变基本都是3*10速的,极少有2*10速的,所以又逼得我不得不尽最大能力去抢购了,一旦买不到会成为永久的遗憾。

前拨:我使用前拨的时刻是非常少的!在一般的平路上骑行,我连后拨都很少会用,更少使用前拨了,但如果没有前拨,车子就仿佛没有最后装完备,这也是一种偏见,因为著名的美国赛车能手Amstrong一直使用没有前变的赛车,这能为他节省上百克的重量。对我来说,没有前变的车子会失去对称,左手失去抓握手柄,因而变得很难看,而前变也会被偶尔用到,所以我还是打算安装前拨。既然要安装就不能对付,我打算把原来的105升级为Dura-Ace 7800前拨,这种东西的价格也不算高,大约318-336¥左右,所以也算不上是什么负担。好在淘宝中还有不少剩余的7800前拨在售,所以不必着极了。有一点应该被关注到,是选择夹环式还是直挂式前拨,那要看车架的结构,而在不能确定将来购什么型号的车架之前,这个问题无法决定。我想,高端碳架应该带有直挂前拨的耳朵,在这方面可以多去调查车架产品,然后再决定。在市场中剩余的前拨,绝大多数都是夹环式的,我认为,通过MOD,完全可以去调车架的直挂耳朵,利用这种夹环前拨,问题总能解决的。

后拨:毫无悬念地选择顶级的Dura-Ace 7800短腿,1050¥。配合手变,只能上10速了。为什么我要选择7800系列而不是7900的新系列呢?两者的性价比差异巨大!就以后拨为例,7900需要1400-1500¥,而作为顶级,两者的性能差异并不大。可惜在淘宝上7800后拨已经基本断货了,以后更不会复出,只有一家台湾的商家还在出售,所以又得逼我加快购买进度了!
作者: 小僧    时间: 2012-12-25 14:18
车链:Shimano的链条在形状和尺寸上无疑是最标准的选择,假如我已经选择了Shimano Dura-Ace 7800的牙盘和飞轮,那就一定要选择Shimano7800的链条,以求得最好的相互配合 它的价格较低,仅210¥。
我现在使用的KMC 9*链条硬度也是很不错的,经过6年以后几乎没有多少磨损,它与FSA的牙盘配合也很好,骑起来很顺滑;更理想的链条是美国的Sram,其中的PC991就是9*次高级链条,价格275¥,性能理想,可以作为现在的备用链,但将来的升级会是10速的Sram PC1091R 10S 它是Sram的最高级链条,高硬度的镂空设计,价格380¥,很适合与FSA CK8681牙盘配合,是我的主选。关键在于,公路车不能仅安装一条车链,一旦断在路上,那后果就会狼狈,必须要备一条车链在尾包里,以防不测 可以选择次顶级的Sram PC1071R 10S(280¥)。这样,Sram的链条和飞轮配上FSA的牙盘也会很柔顺,我相信,我的组合应该优于Shimano Dura-Ace 7800的一套。

飞轮:我在用的Sram PG970 team版9速飞轮是我最满意的配件,它有楼空的轻量结构和极高的硬度,经过多年以后几无磨损感觉,下一款飞轮我也会选择类同的顶级Sram PG1090 Red 10速飞轮,价格高达1248¥,大概是全车最硬的零件了。比750¥的7800飞轮硬度更好。

夹器:因为采纳了Shimano的变速,因此夹器也应该用同一种品牌。本来我现在使用的105档次夹器的性能也是很不错。升级为Dura-Ace 7800,980¥。网上的7800夹器非常多,不必着急了。

线管:我一直认为,专业厂商的产品一般会好过大厂兼顾的产品。例如车胎,Bontrager的外胎可能不如Vittoria好;Giant的坐垫也肯定不如Selle Italia的好;而Shimano的线管也不一定能够赶得上专业的Jogwire,而空有借助了品牌效应的高价格。我选择Jogwire的顶级公路线管,它有多种色彩,我选白色,大约185¥。

码表:世界上也有几家著名的码表生产商,比如猫眼,但我感觉德国的Sigma就足够使用了,他们的产品造型设计很出色,功能足够丰富,质量稳定可靠,合资以后售价很低,是相当不错的选择。现代的码表都有不掉电功能,并且增加了背光功能,在晚间骑车也能察看,最高型号的BC1609还增加了温度测试功能,非常实用,价格很低,只有168¥(有踏频传感器)。

管夹:座管夹一定要带有辅助螺母的类型,Hi-Light的管夹价格昂贵,但却是高级的钛合金,如果买了钛架的话就是不二之选;如果买得是碳架也可以选择,好在小件的价格高不到哪里去。大牌车架厂都有自己的管夹,一般都会随架佩戴,没有的话可用FSA的替代。

水架:比赛的车子经常会安装两个水架,但我的长途单车却不得不占用立管来安装打气筒,这样就只能剩下一个水架的位置了。我感觉Topeak的可调水架依然有它的优势,可以夹持非标的水瓶,或者是任意直径的饮料瓶等东西,非常灵活。其实换成美观简洁的固定水架也不错,如Colnago的全碳架,Elite的美观耐久的不锈钢金属架。

水瓶:瑞士Sigg水瓶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它的瓶口密封性能,黄铜瓶体,防变质的内层镀膜,以及经久耐用的表面涂装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因此我还会选Sigg,不过这一次我会选黑摩砂的外表,白色的LOGO和橙色的大瓶盖,配上白色的车架很好看,如果选橙色的瓶是最鲜艳的,但Sigg没有橙色,而红色瓶我会感觉有点俗。(158¥)

码表座:码表固定在哪里一直是个问题。我始终不习惯把码表固定在把横的侧面,因为在骑行中人头在中线上,侧头去看码表不很方便,所以我把码表固定在了把立上,但这个部位应该起到提梁的作用,不该装码表,因此,我想最好安装一个码表座,买钛合金的最好,铝的亦可,品牌不限。

尾包:骑公路车最大的难题就是携物。为了速度和节省体力,公路车不宜携带太多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又不得不带,比如备胎,组合工具,备链,以及身体需要的养料等等。在车上安装尾包可以说必不可少。我观察公路的坐垫,向后延伸的尺寸其实很短,安装尾包的距离有限,最大的尾包也不宜超过180mm的长度,宽度不宜超过120mm,高度不超过150mm,过大的尾包会显得非常累赘。尾包是一种小配件,几乎没有专业的生产商,一般像Shimano Topeak Exustar Wellgo Giant等等这些厂商都会兼顾生产尾包,要找到一种款式,颜色,大小等全都满意的产品也相当不易。尾包的固定应该有两点,在座垫下和座管上,那些单点固定的产品不够牢靠,有可能把尾包连同里面的物品一起丢掉;对于白色的车架可配橙色,蓝色或黑色的尾包,后开式比横开式更实用,软型比硬型更能适合物品形状的变化。Topeak有一种竖式尾包的设计TC2285B,价格220¥,它利用了座管的长度,内部容量较大,又可以使内部的东西不会掉落下来,即便包盖打开也不会丢东西,但它对空气的阻力较大。Mountain Peak的小尾包是硬壳半圆弧形,体积小,风阻也小,可惜容量不大。理想的尾包也不是容易找得到的。

变速指示器:这是Shimano新出现的一种配件,安装在变速线上,可以指示速度档位,对骑行有一定帮助,应该安装一个。(70¥)

梁包:在跑远途中,携带物品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有不少旅游车都带有货架,依靠很长的货架来驮尺寸较大的架包,存放必备的物品,但是公路车根本不能安装这种东西。靠尾包只能装得下少量的单车备件,而根本无法存放摄影器材和营养品。如果带上背包,全部负荷就会压在背部,大大增加体力消耗,而对于远途来说,对体力已经是最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负荷绝非明智之举。我设计出一种梁包,利用了车架三角区的剩余空间,在水瓶与打气筒围出来的三角空间里,在车梁上固定一个三角包,它的重心几乎位于牙盘中轴处,给双轮的负荷很均匀,厚度可以达到刚好容纳单反机身的120mm,长度足够机身带一支100/2.8macro镜头(也可以安装24/2ZA 85/1.4ZA 35/2G 50/1.4等镜头),包内还可以再放一支镜头,一些营养品和一支望远镜。有了它就可以省去背包,使人体负荷大大减轻。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产品,我也只能寻找代用品。关键所在梁包的安装与固定。为了安全起见,固定措施必须有三道,即便两道脱开了,包包还是不会丢失,这非常重要,因为包内的物品价值不菲。用两道皮带可以轻易把包包固定在横梁上,但为了防止转弯时三角包以梁为轴转动,还要设计横向的固定,最后再加固两道保险锁带,争取万无一失。还有包包的开口拉练,安全性极端重要,最理想的开口应该在三角包的侧上方,物品的重量不会压在拉链上,这才能保证安全。最理想的替代品是质量上乘的三角摄影包,只要尺寸构造合适即可。有了这样的梁包,对付1天内的短游都没有问题,也就不必再背又大又重的摄影背包了!

头盔:从理论上说,头盔的质量差别远没有外观上的差别大,我选择头盔也会以外观为主。配合白色的车架,最适合白色带有兰花,红点的头盔,例如德国的UVEX Fp1 FDJ四叶草,而纯白色的头盔会因为没有色彩对比而显得平淡,不醒目,缺乏美观。过去的最大品牌Giro现在竟然很难看见了,偶尔看到一两款,价格却高得吓人,经常突破2000¥!而实际上,那还是过去的老型号,应该不会超过1500¥。UVEX更是少见,价格小有上涨,它的造型很有特点,有一点儿像德国的钢盔,威风又美观。意大利的
作者: 老樟树    时间: 2012-12-25 14:21
内容太丰富了,容我来日再看
作者: 江南    时间: 2012-12-25 14:26
越来越专业了
作者: 码头大哥    时间: 2012-12-25 14:33
慢慢学习,慢慢消化。

作者: wwh520    时间: 2012-12-25 14:43
经验之谈还是比较老道,比较用心的写文章。对于新手和升级的人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作者: 山猫    时间: 2012-12-25 14:50
用什么碳,还是铝的牢靠,卡文迪什都用铝把立,铝弯把的,而且还不轻
作者: 野人LW    时间: 2012-12-25 15:10
好专业
作者: shangdi904    时间: 2012-12-25 15:59
把横把立 还是铝的  摔车 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作者: 沪杭甬高速    时间: 2012-12-25 16:02
太长了,好多牌子都没听说过。
作者: 城市上空    时间: 2012-12-25 21:17
小僧啥时候回?
作者: 黑秃鹫    时间: 2012-12-25 21:37
你真耐心
这么多字
作者: 每周爬一次龙井    时间: 2012-12-25 21:46
我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低端假货少,性能稍次;高端假货多,难淘真货,性能满意。
这个文章的作者,处处都在说明高端的真货是多么难找,然后他必须要高端的,所以咋咋咋说了一堆。
作者: 每周爬一次龙井    时间: 2012-12-25 21:47
但是我觉得作者虽然说了很多,但是还是带了很多主观偏见的,我觉得玩车要真正玩进去的话,还是要靠自己学习,不要在那里人云亦云。
作者: batistuta    时间: 2012-12-25 23:18
依个人拙见,觉得有些并不是非常准确
作者: 西泠米线    时间: 2012-12-26 01:21
我来总结下 文章说说的内容
车架 没钱不要玩碳纤维 会死的很惨 玩铝合金的吧  有把握 各大品牌随便挑 没把握就买捷安特
轮组没3W块 别上碳的 1W内的碳纤维轮组都是样子货
变速套件SHIMANO的最好 SRAM的很苦B CP的太贵 档位调整不习惯 而且修补件不好搞
外胎 维多利亚的是世界最牛B的 闪电 崔克 玛吉斯靠边站
管线也是 JAGWIRE是最好的 SHIMANO 靠边站
弯把就弯把 还把弯 弯把淘宝上没好货 要么看不上 要么是假货
把立市场上可选品牌太少 山寨便宜货太多不放心
座包可选择的就只有FIZIK 和SAN MARCO
码表用西格玛的就行  水壶我只用 瑞士的SIGG
尾包 全世界没有一个合适的 原因是 没有只专注生产尾包的公司
至于头盔 我讲了一堆废话
作者: 夸父    时间: 2012-12-26 07:17
о
м
作者: 小僧    时间: 2012-12-26 11:21
每周爬一次龙井 发表于 2012-12-25 21:46
我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低端假货少,性能稍次;高端假货多,难淘真货,性能满意。
这个文章的作者,处处都 ...

确实如此啊,我朝的山寨能力太强,就说车架以前搞的还是假洋鬼子,一个公模搞成不同涂装,在贴上个企业文化,号称德国意大利什么的卖高价,搜遍整个网络都找不到相关资料,不信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干脆直接一比一复制,市面上假的闪电.射歪了.潘娜雷哦应该比真的还多
之前发过一个贴,都是我朝精品
http://bbs.hzbik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428
作者: 只拆不装    时间: 2012-12-26 11:21
终于看完了。。
作者: 夏天的稻草。    时间: 2012-12-26 12:18
慢慢研究

作者: kallu    时间: 2012-12-26 20:15
山马党不懂在说什么……
作者: 野狗    时间: 2012-12-27 03:08
老文章了……
作者: 屏风阿飞    时间: 2012-12-27 09:56
作者是在用心写文章。用心搭配一款好车。但是却忽略了大多数人的经济能力。有限的资金要用到刀刃上。
作者: 屏风阿飞    时间: 2012-12-27 10:07
山猫 发表于 2012-12-25 14:50
用什么碳,还是铝的牢靠,卡文迪什都用铝把立,铝弯把的,而且还不轻

这不是喜欢是无奈。uci的重量限制。虽然喵哥的你的caad9号称这个星球最强铝架,但是性能上确实不如碳。科技的力量。
作者: 小学生骑车车    时间: 2012-12-27 15:17
老文章
作者: ℡儍嗳o^-^    时间: 2012-12-27 16:02
内容很丰富啊,写下这样的一片需要花大力气的。顶lz
作者: 简单又明了    时间: 2012-12-27 16:17
好多字,没心情看
作者: 山猫    时间: 2012-12-27 19:49
屏风阿飞 发表于 2012-12-27 10:07
这不是喜欢是无奈。uci的重量限制。虽然喵哥的你的caad9号称这个星球最强铝架,但是性能上确实不如碳。科 ...

你不知道还有CAAD10吗?CAAD9哪里算的上最轻。另外,我也没说性能比碳好或者差啊,别添油加醋。
作者: 煤堆里的黑猫    时间: 2012-12-27 20:01
没仔细看,但是cervelo是加拿大厂家的,不是意大利的。
作者: 鱼鱼不洗澡    时间: 2012-12-27 20:17

作者: 屏风阿飞    时间: 2012-12-27 22:31
山猫 发表于 2012-12-27 19:49
你不知道还有CAAD10吗?CAAD9哪里算的上最轻。另外,我也没说性能比碳好或者差啊,别添油加醋。

我哪里说最轻了?以下仅是道听途说:很久以前看过一些评论说是10兼由于兼顾到舒适性,整体硬度不如9。
作者: 猎人    时间: 2012-12-28 12:48

作者: cyangod    时间: 2012-12-28 14:49
碳刀要3w+???shimano轮组不行??  你买不到高端货??   好吧,我承认我看过了。
作者: saberobert    时间: 2012-12-30 15:42
网站淘了个ART的把立,110mm口径还是25.4,货到后拆开,有吊牌,但硬板纸已经是被岁月折腾地不堪了,时间标注的是07年产,小古董了
作者: nedved    时间: 2012-12-31 09:30
太长了
作者: 605850350    时间: 2013-1-10 11:39
车子好有时候还不如发动机好~




欢迎光临 骑行网 HZBIKE (http://www.hzbik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