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y20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折] 深秋... 吃“螃蟹”的好时机啊 speed one 试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11-30 21:26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25
    发表于 2008-11-7 17:40 | 只看该作者
    2K1这款车走的是公路型的路子,加上另外一辆趋向于山地型的鸟车,这样一套组合方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8: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当时也是这样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08-11-7 22:27 | 只看该作者
    借骑过几公里,还是不错滴。架子不偏软,比一般大车的铝合金车架硬度上感觉稍差,摇车时很稳,莫有问题。骑过后再骑自己的MU SL,发现MU SL现在和非折叠车架的硬度相差无几,窃喜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08-11-8 0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angt71 于 2008-11-7 17:20 发表
      每款车架都是为了配置固定尺寸轮径而设计的,车架与车轮之间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匹配关系,并不可以随意修改。原因是,当试图改换与原来设定规格尺寸大小不同的轮径时,会影响到整车的诸多方面,譬如五通高度的变化 ...


    至理名言!很多车友改车都只是看能否装上,尺寸大小行不行,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结构和受力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08-11-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uoxi 于 2008-11-7 15:50 发表
    哪位大侠说说这车采用小轮的理由。


    以目前的车道路况以及轮胎材质…20寸轮径已具出色的速度表现与胎耗耐用程度。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轿车的轮径通常比越野车小得多。

    26寸轮径也不过是人为定出来的比赛用车规格,并无理由「一统天下」。

    衣裳就是这车采用小轮的充分理由,当然小轮径还具重心低、体积小的好处…而且新潮、醒目!

    不过…循规蹈矩也是人们的一种不必批评习惯,明明个矮腿短却喜欢骑大车也无可非议的。

    喜欢就是喜欢、无需解释…这就叫「个性」了。

    我的看法是:新世代的运动单车不仅轮径可以比标准运动车小、轮距都有比标准运动车短的余地。

    道理很简单:西方人设计的单车尺寸和赛车标准并不一定最适合大多数东方人。正确的理解,轮距与身高必成比例。所以强调折叠车的轮距一定要跟标准运动车看齐是不切实际的,非180以上者过份强调折叠车的轮距长短也属不自量身材。

    度身择车与量体裁衣一样道理,我认为东方人可以有不同于西方设计的日常用车,当然,参赛或为参赛的训练车除外。

    平时一般耍骑、群玩竞速的单车适合自己为佳,目前跟随运动车标准,其实是不智的。

    折叠车商为体积把轮径缩小、却保持运动车的轮距,其实只是一种诱导(让骑惯28大杠者容易适应而上购),如果我们还绝对强调轮距…无疑是自欺!其实新款车可以有新骑技,适应骑短轮距车的国人亦可以合理淘汰老外的设计(就像小日本的轿车我觉得顶膝,但人家自得其乐),轮径、轮距以实际需要而言,本坛见过的一些长篇未免太教条了。

    一句话:只要不默遵死守赛车规格,「轮径」可因路况而「缩小」,「轮距」可因「轮径」以及「车主身材」而「酌情缩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08-11-8 1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牟侃 于 2008-11-7 22:27 发表
    …骑过后再骑自己的MU SL,发现MU SL现在和非折叠车架的硬度相差无几,窃喜一下


    MU的P架结构其实很具仿生学的原理的。

    但它缺乏「资深车友」攒文力捧,再加上本身的弧线设计比较不「阳刚」…

    众多K架爱好者甚至认为它是「女式车」…

    其实,许多欧式设计的造型是很注意仿生设计的,因为人类本就是生物之一。

    然而世俗眼光往往不可理喻!一些本来很精湛的设计…也因此被商业利润埋没了。

    从大行纪念车的新意…我觉得她以P架取代伪三角的Y架是颇具进步意义的。

    但大行能否真正把这一架式的改革进行到底,则时日可待了。

    因为:好东西也未必很快与世俗接轨的…都是陋习惹的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08-11-8 12:38 | 只看该作者
    speed one 从架式看来特别新颖,从「炫」的角度看来绝对拉风!

    从头管至前叉几乎拉直…可以断言它操控特别爽利,因为在这点上它比传统单车还要传统!

    后三角延伸到大梁,双三角设计突出了「强悍」!悍马折叠车也不过如此,但此车的不折叠肯定比「悍马」更悍!

    车辆的配置无可非议,架式也比SP8之流更令人放心悦目!线管不外露更值得赞叹!

    稍使我比较抑郁的只是主梁的双三角交汇处比较有异常理…不过旧鸟车一支通都没听说发生事故过…此车的安全程度也不好质疑吧!

    只是…不知不怕、知多怕多!

    如果不是知道两个强三角夹着个「交点」是机械设计方面之大忌…我也不会略有耽心吧!

    不好意思,本来应该纯粹美言增兴的。

    然则我的烂个性是心无隐语…大家高兴就行,新车落地、欢喜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2:38 | 只看该作者
    轮径可以大小随意 ,轴距当然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量身定做那是可望不可即啊。不过定做成什么样的车也是要标准的。
    但不是一味的大或小。要看车架或整车的设计初衷而定。 410自不会拿它和标准公路车比较。

    此车因为是拿来运动锻炼的,所以拿大车的轴距来参考。因为标准公路车的轴距也是多年来专业比赛而获得的经验。所指“缩微”也是按此用途而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08-11-8 13:59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就是速度型的  呵呵  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08-11-8 1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y2001 于 2008-11-8 12:38 发表
    此车因为是拿来运动锻炼的,所以拿大车的轴距来参考。因为标准公路车的轴距也是多年来专业比赛而获得的经验。所指“缩微”也是按此用途而言的。...


    呵呵!29#提过有关轴距…「参赛或为参赛的训练车除外」。

    所以拿来运动锻炼以准备参赛的…当然以运动车轴距来参考。

    只是实际参赛的运动车仍有多种尺寸可供选择的(例如山地、公路的车架都有多种尺寸)。

    然则只用于运动锻炼而不准备参赛的…就可以有更宽容的轮径与轮距的选择了。

    轮径小,轮距都可以相应缩小,体高也是参考因素。

    选小轮径车的原因之一是易于车载、进电梯、过楼梯拐角。

    同样轴距,20寸车已经比26寸的车身短了6寸长,如果按骑行者身高比例再合理缩短,不但骑起来更平稳(轴距并非越长越好,过长适得其反的),车辆携带时也更灵便。

    我这里要说的是:各种品牌、车型…的轴距长短不应作为品评的标准。例如过去有人作图比较SP8与运动车的轴距相仿而推崇它是运动车或准运动车…这样的说法比较片面,也容易造成误导。

    实际上,20寸小径车可以比26寸的运动车略短,而不影响平稳操控,14寸的折叠车比20寸短也纯属正常。

    14寸自有其特殊用图,不必拿它和标准公路车比较…然则真要比的话,就是它的轴距可以合理缩短,而它在有速限的市区里并不会慢于20寸。从运动锻炼的角度方面看,14寸车也不可否定它的健身意义…应该理解为「不同的器械、同样效果」。就单车运动而言,不止竞速、也含竞技…总不能说BMX跑不快就不是「运动锻炼」吧!

    还有一点,穿运动装做运动是锻练,不穿运动装做运动仍是锻练,如果穿运动装、戴头盔骑折叠车的就把不穿运动装骑平车的视为「民用车」…那岂不是否定了「全民运动锻练」。

    不错!阿伯阿婶穿起戎装、戏服…耍太极、舞扇子…的确养眼,漂亮MM穿骑行服骑单车也特吸引眼球…

    然而,本坛个别车友穿上骑行服、戴上头盔、骑上P8就觉得自己已经飘然脱离「老百姓」…这岂不是闹笑话!

    呵呵!随着大家玩车资历,我觉得车友们是越来越趋成熟了。「民用车」这词,版面上也少见了。

    不过,我觉得「在生活中运动锻练」大家是正在做而不自知!

    不要以为SP8以上档次才是运动锻练,HT、KA就不算运动锻练…其实连小BT堵仍是在运动锻练

    就连ABIKE,骑起来都比运动车费劲得多哩!

    可能有人认为SP8跑出个AVS、MAX…才有成就感,我则认为,这跟盲驴拉磨式的室内单车没什么分别。

    玩室内单车者岂不是也一身漂亮运动装,然而她们的运动锻练跟便装骑菜车上街的阿姨效果一样,

    不同的是阿姨们在运动锻练之余还顺便办了些实事。

    谁还敢说市井骑车就不算运动锻练?我认为是更有效益、更有效率的运动锻练哩!

    PS:以上言论只批判本坛过去所存在的「心态误区」,不针对任何车友…如有巧合,不必对号入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08-11-8 18:31 | 只看该作者
    很漂亮的小轮公路啊,PLA发来贺电,不知回头能否让我一试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cr1 于 2008-11-8 12:38 发表
    如果不是知道两个强三角夹着个「交点」是机械设计方面之大忌…我也不会略有耽心吧!...

    无下梁的设计看上去确实有些担心,但此架并非两个三角 “对接”。而是较细的那根副梁(暂且这样叫吧)整体穿过主梁的。没有学过机械,但厂家这样的设计想必是有他的道理和保证的。
    如果撇开支撑头管的那部分副梁、头管也没这么长的话,就如同大部分折叠车的单梁设计一样了。
    前面提到的方型管材对强度的影响也不是很确定,还请机械高手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18 23:36 , Processed in 0.0382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