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y20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折] 深秋... 吃“螃蟹”的好时机啊 speed one 试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08-11-9 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楼 G1683 的帖子

讨论设计方面的问题本来很正常…各抒己见,决定权在于厂家。

不过往往厂家可以默默采纳我们的意见,客户反而因「打狗不看主人」而不快…

记得CM初版时,我也以耿直的心态提出了自己对「死飞」的见解…

结果惹毛了当时的某CM车主,先是竭力为不臻完美的设计护短(甚至说成是聪明的设计)。

后来竟不忿而对我喜欢的HB大举攻击(撤到其他论坛暗箭玩「VS」)。

大家都知道,CM次版已经是把「死飞」改进为「活飞」了。

所以嘛!有些事儿确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怪现象!

这里的车主还在为自己狭窄面子心态的争得面红耳赤…

那边厂家已大度地吸收玩家意见对产品着手加以改良!

呵呵!我个人认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泡坛子的应有心态!

不过如果言者无心、闻者曲意…只能请大家多多包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08-11-9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cr1 于 2008-11-8 21:32 发表
个人觉得厂方如能把车架这么一改,则用材、重量没大分别,结构方面将信心大增。


呵呵!我再仔细看看这个引起非议的帖子…觉得也没有提到「车主」呀!

个人觉得「厂方」如能把车架这么一改,则用材、重量没大分别,结构方面将「信心大增」。

首先:我是对「厂方」而言,因我觉得本坛知名度颇高,厂方或会看到。

其次:「信心大增」也不是说已经没有「信心」,只是更有「信心」而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08-11-9 16: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y2001 于 2008-11-9 13:31 发表
ps:如果各位高人硬要说我的车架不堪一击外形不堪入目 那请自便。 我全当小白 给大家提供个讨论的平台......
...


呵呵!抱这个心态发帖讨论就对头了。

不过好像还没有哪位高人硬要说你的车架不堪一击吧?会不会你仍有点儿负气而这样表态呢?

我仔细看了自己和别人的回帖…也只有这段提到外形:

[对这款车喜欢不起来,很明显在结构美学上它的设计是有问题的:由于主梁(一般的单车上为上管)连接就很低效(对角线设计使得最粗的主梁比较长,但结构的稳定性却不佳),造成其它连接都象是为了第一笔的失误所做的弥补,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因而无论是原设计还是O老的修改版,车架上都有结构冗余而形成的零乱多边型,显得琐碎且不美观。这个架子的美观高效甚至不如JAVA那个几百块的架子,比起同厂SR版的设计来说境界就差得更远了]

对里面的意思我的理解也是「有问题」,而不至于「不堪入目」吧!

既是有问题,大家慢慢讨论就是,还是先别下个「不堪一击」和「不堪入目」结论吧!
(这个说法容易让人误解为:你已经不高兴了,大家别再提啦!)

其中也对[O老的修改版,车架上都有结构冗余而形成的零乱多边型,显得琐碎且不美观。]这个意见我都反复检讨过的,对其他车友的批评我都会细心去领会,有则改进、无则加勉嘛!

论坛里谈车论骑,对事不对人,所以「O老的修改版」不过是针对「O老」的提议,并不是针对「O老」本人。
所以[O老的修改版琐碎且不美观]也绝不是[O老琐碎且不美观]。
所以[O老]不愠不怒、继续以探索的心理继续参与讨论。这样解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08-11-9 16:4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好车.第一次在ZK看到一部装好的,真是觉得漂亮啊!可惜我不爱骑公路车,不然就买了.
如果纯从外观讲,我觉得楼主自己装的不如店里那部漂亮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08-11-9 16: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y2001 于 2008-11-9 13:31 发表
因为 内部都缺少必要的支撑和杠杆的长度问题。还有树木的纹理 和空心的瓶子也不能等同。
机械方面确实不懂,但觉的此款车架不能简单看做是两个三角的对接。其工艺也不是焊好两个三角,再把它们焊接在一起。副梁是穿过主梁的,这在力学上究竟会有什么影响,这点至今没有高手回应。方型管对钢性的影响也没有高手回应。...


金属拉管轧制成材的方式也存在「纹理」的现像,不过我那「树木」的例子是几何形状的分析,与「纹理」无关。

「空心的瓶子」与实心的树木当然不同,但空心的口服液瓶子与此架式有相似之处。

即使副梁是穿过主梁的,在副梁仍中央位置,受力仍在「瓶颈」(主梁)。
(原理可以追朔到一个弯板的物理实验:外弯面拉伸、内弯面压缩、中间截面不变形。)

至于方型管对刚性的影响,我是这样看待的:

圆管各方向受力均衡、正方管各垂直面的受力比较优势。

另:吾非「高手」,只敢自称「怪手」,然则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不论「高手」、「低手」、「正手」、「邪手」…什么话我都听得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9:13 | 只看该作者
敢发上来 就有这心态,都成口服液瓶子了  呵呵......
各位自便,洗耳恭听。日后骑车也好注意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9:26 | 只看该作者
“即使副梁是穿过主梁的,在副梁仍中央位置,受力仍在「瓶颈」(主梁)。
(原理可以追朔到一个弯板的物理实验:外弯面拉伸、内弯面压缩、中间截面不变形。)

至于方型管对刚性的影响,我是这样看待的:

圆管各方向受力均衡、正方管各垂直面的受力比较优势。”

在此车上多大的力能使这个 X  出问题、方管在此车上的应用的优势和劣势  愿听详解。。。。[x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08-11-9 20:48 | 只看该作者
此帖必火...来晚了[ki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1-5-11 08:18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57
    发表于 2008-11-9 21:12 | 只看该作者
    真漂亮了,,........X 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11-30 21:26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58
    发表于 2008-11-9 22:27 | 只看该作者
    闲人说闲话,呵呵。。。理论毕竟只是理论,我觉得还是真正骑过的人才更有发言权。

    下次如有机会去杭州,亲身体验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08-11-9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楼 my2001 的帖子

    [在此车上多大的力能使这个 X  出问题]?

    在分析本车受力方面,我并没有考虑到多大的外力能使双三角交汇处损毁或变形…

    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个力度的大小。因为当外力使双三角交汇处损毁或变形时,骑行者可能已经受到不可估量的威协!

    我也从不怀疑此车好不好骑,我与你一样,对此车的试骑性能充满信心!

    然而逃脱过一次铝头管断裂之劫的我…比你多了一重隐忧:就是金属疲劳!

    呵呵!如果那次头管断裂发生在当天的途中,我大概不可能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了。

    那次之后,我亲身体会到金属疲劳不是由「多大的力」出问题…而是由无数次普通的使用、常规的受力造成的。

    而且金属疲劳的产生点正是杠杆支点或这类两个强三角的交汇点。

    其实我也不曾如你所说地简单把它看做是两个三角的对接。更不曾成看成是焊好两个三角,再把它们焊接在一起。所以我根本没有怀疑到它焊缝会产生问题。

    我认为它的隐患在于骑行时全车的扭力集中在两个强三角的交汇点!到底这个交汇点可以经受多少次的正常扭力?我相信厂方都没有底。因为许多路面因素与实验室有距离。

    金属疲劳并无先兆,什么时候这个交汇点下方因金属疲劳开裂谁也难料,所以我会提出双三角一点交汇的构架方式是设计方面的一大忌讳。

    方管一但开裂,整车已告报废…

    [方管在此车上的应用的优势和劣势]?

    这个问题我目前只能从直观上分析…

    方管在此车上的应用的优势是比较方便穿管的工艺,其他接点的悍缝也更为平直美观。

    我个人认为方管在此车上的应用并无劣势,然而手握方管提车时将不及圆管盈合手形。

    [ 本帖最后由 ocr1 于 2008-11-9 23: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08-11-9 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楼 zhangt71 的帖子

    闲人说闲话…对!
    (不是闲人,怎有时间如此长话闲聊…

    理论毕竟只是理论…也对!
    (只是…理论来自实践,然后指导实践

    我觉得还是真正骑过的人才更有发言权…更对!
    (不过…没有真正骑过的人有看法也未必要禁言吧!

    其实我往往对某一架车子有兴趣才会掺和。

    就如我未骑过CM,也推敲它的好处与不足,毕竟我玩过HB嘛!
    这不…当CM-DS如我所言改进了主要的不足,我也成了它的顾客。

    所以有些建设性的意见,往往被误解为不是真正骑过的人在瞎掺和…
    其实呢?所谓爱之真、责之深!
    对这类20寸小径车我们是口径一致…都看好它的!(比较少隐患)
    在架式方面的讨论,自然是想它更好的咯!(希望更少隐患)

    还记得AB吧!就因没有骑过者誉为「王道」。
    我还特地去它的陈列式偷骑样车…所以就不敢乐观了。

    因此:还是真正骑过的人才更有发言权…这话更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10 02:03 , Processed in 0.0300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