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y20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折] 考考大家眼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发表于 2008-11-26 22:28 | 只看该作者
是折得很理想!
只是我对6寸不折叠更喜欢些。

因可以在商场环境中挂点重物推行,
进出商场时也省去烦复折叠的步骤。

此车比6寸车的优势是轮大路适好,
但实际上都市里的路况6寸轮径已够。
稍练跳越,6寸车也可以克服一般沟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
发表于 2008-11-27 02:55 | 只看该作者
O老对8寸轮的ABIKE啥看法?貌似市面上也有一些看上去质量上还有些追求的,性价比比同是8寸的CARRYME及14寸的小车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3
发表于 2008-11-27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2楼 大小马 的帖子

虽然我有ABIKE也闲置不用,但也不认为它设计方面有问题…只是个人不愿适应它而已。

「A」字构架与一般单车有很大分别,其中头管角度和后蹬式最令骑惯平常车者不适。
而且当你适应了「A」字车之后,再骑普通单车又会觉得怪怪的。(速立达亦然)

玩车追求的是「人车合一、挥洒自如」,而且AB不折叠时仍然很大份(不像HB头管一转,…),所以轮径并不拘,不够爽骑和须折叠的不便这两方面这才是我不愿适应ABIKE的根本原因。

8寸的CM比6寸的HB路适会好得多,但比起14寸就差得远了。

我骑14寸在深圳休闲可以东张西望,但骑8寸车绝不敢掉以轻心!
因我预感到即使人行道上少一块砖头,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大凡路况都有个级别,例如「车道」级或「人行道」级。
车道上6寸车已可跑个20几不成问题,8寸也好不了多少。
人行道上6寸车一定得盯着路跑,8寸也不可分心!

所以我个人还是优选6寸与14寸。

然则还有一个因素使我不能放弃8寸!那就是6寸车胎的发热问题。
6寸车胎以22KM/H连续跑两公里就会热得烫手,故不宜在车道疾驶!
而CM-DS却可在车道上爽骑(别人骑到47,我试到30即止)。

综上所述,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
AB也只6寸才具轻量小巧的优势,近程「压马路」没问题,8寸AB已变味。
单速微车以6寸HB最适宜,8寸CM已略失「不折叠的场合通过性」。
变速微车目前CM-DS独领风骚,我的玩点是车道上「慢条斯理」追过助动车…

至于面对深圳的多坎人行道,我认为也只两个选择:14寸小蹦和全避震山地。
想如坦克般爽骑,自然是软山地。
然则利用14寸的轻巧、贴身去跨沟过坎…其实也是另一类的骑行乐!

不是我否定20寸对长途跋涉的重要性,而是我以人为本、以车为辅的思想特浓罢了。
非踩频踩力所不及我不沾变速车,非路程路况不济我不上大轮径…
都市活动,6-14已足,恨路不怨车…技巧搭救。

把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乃人生之更自慰(自满和安慰)。

[ 本帖最后由 ocr1 于 2008-11-27 1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发表于 2008-11-27 1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cr1 于 2008-11-27 11:01 发表
虽然我有ABIKE也闲置不用,但也不认为它设计方面有问题…只是个人不愿适应它而已。

「A」字构架与一般单车有很大分别,其中头管角度和后蹬式最令骑惯平常车者不适。
而且当你适应了「A」字车之后,再骑普通单车又 ...


了解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5
发表于 2008-11-27 1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医生 于 2008-11-25 19:44 发表
所以:所有的轮组中:和飞轮一侧的钢丝是没有采用直拉的。碟刹花鼓的我没仔细注意过,应该也不会用直拉的编法

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105  ut都是棘轮侧直拉,另一侧交叉的[how]

548884_53_zLZZmhCODhoa.jpg (46.94 KB, 下载次数: 20)

548884_53_zLZZmhCODho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
发表于 2008-11-27 17:53 | 只看该作者
lz的轮组是WheelSport吧,圈太差,上次已经有人裂开过了,而且重,圈 420克一个。前花鼓没有轴心的。[w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
发表于 2008-11-28 20: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啄磨了一下这些辐条数用得较少的“新款”花鼓,感觉单车传统的花鼓设计真是经典,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这些为了适应少而粗的辐条而设计出来的新花鼓,在受力和风阻及材料应用的集约化等方面都有不少无奈及不理想之处,有所得,所失也非常明显,个人不是很欣赏。玩了单车以后,深深地感到发烧单车的朋友们是幸福的,花钱不多,买到的东西还都是通用设计,算上折叠车,除了车架以外其它部分,及山地车公路车,都是世界通用的标准设计,厂家挖空心思的非通用设计,大多不如通用设计经典合理。想想摄影发烧友们,至今仍在互不通用的5花8门的卡口规格束缚之下。俺还是老老实实地骑标准规格车子,细心感受使用标准制品的幸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8
发表于 2008-11-29 14:40 | 只看该作者
自行车世界里面不通用的规格多了。像中轴螺纹就分英规意规,碗组也有很多中规格,日本人还有自己的规格。
至于什么不可逾越的高度,已经被专门设计的轴轻易逾越了。就象我是用过6600-DTRevolution-OpenPro和Shimano R550两种还算能说得出来的轮子。前者是我自己编的,确实比R550硬实,可是平路巡航的时候风阻上就是吃亏一点点(车圈截面形状,辐条数量都有很大影响,靠上的辐条的前进速度是车速2倍);我体重轻力量小,R550也算是够硬。

至于你对轮子受力的理解,我只能苦笑一下,实在懒得跟你这个日常用车“专家”理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9
发表于 2008-12-7 09:1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后轮不用直拉编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后轮是动力轮,当我们蹬车的时候直拉轮的花鼓和轮圈之间可能有更多的泻力和变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6-2 13:05 , Processed in 0.0378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