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悍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生活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1492征服天堂》(全文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33 |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央视曾经拍过一个节目,叫《走进地中海》,其中一集中的名字叫《阿尔勒的梵高》。此次出行前我在研究地图时发现,离马赛80公里左右有一个地方,名字叫 ARLES。会不会就是梵高的那个小镇呢?一查果然是。
]
反正火车也不可能离开,自行车反倒成了唯一不“罢*工”的交通工具了,静下心来骑去阿尔勒。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杀出马赛的市区的重围,但又似乎一直在人家的高速路上骑,限速100公里。好在我手里已经有一份米其林的公路地图了,对这个地区的大小路标的非常清楚。有很多骑车的朋友经常问我地图的事情,我到推荐你们买这个牌子的地图,非常详细。而且还标出骑车的路线。在欧洲买大约6-9欧元一份,是分地区的。我常对人说,这种地图能帮你少走1-2次错路,那6-9欧元就赚回来了。(网址: WWW.VIAMICHELIN.COM ,米其林公司,请付5毛广告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1-8-7 20:2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22
    发表于 2011-5-17 11:37 | 只看该作者
    广告,得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地方没看清路标,上了一个A打头的高速的匝道,背后有个警*察的摩托刚好上来,在我身后拉响的警笛,示意我这里不能骑的,我赶紧掉头下去。所有的麻烦依旧是如何找到能骑车的普通公路。说实话法国的公路比起意大利,即便是硬着头皮骑高速,也是稍微安全点的,因为这里跟中国类似,有路肩。意大利是没有路肩的,就3个车道,等于你直接骑在最右边一个车道里,尤其是过隧道的时候,特别害怕。

    暮色苍茫中接近了阿尔勒。离这个地方还有30公里远我就觉得,这里的风景和别的地方确实不一样,但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一种凌乱的美感吧。我对绘画一无所知,但靠近阿尔勒,确实让我回想起了网上曾经看到过的梵高的画,对,就是这种地方。

    IMG_4333.jpg (54.45 KB, 下载次数: 12)

    IMG_4333.jpg

    IMG_4334.jpg (57.58 KB, 下载次数: 25)

    IMG_4334.jpg

    IMG_4335.jpg (81.79 KB, 下载次数: 5)

    IMG_4335.jpg

    IMG_4774.jpg (56.84 KB, 下载次数: 3)

    IMG_4774.jpg

    IMG_4776.jpg (45.61 KB, 下载次数: 4)

    IMG_477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17 11:46 编辑

    路上的牧羊人的巨狗对我狂吠,牧羊人的棉袄似乎一辈子没换洗过,土的那种感觉啊,简直无法想象是法国,还以为是张艺谋的电影里呢!从马赛到阿尔勒是往西北的方向,正好和这个季节的风向相反,一路顶风。太阳落下去后,风势进一步加大,让我想起了xz。每天都是早上无风,但午后开始起大风。心里一直在嘀咕,这是不是就是哥伦布说的“高纬西风”呢?

    图:路上的大风。

    IMG_4777.jpg (82.93 KB, 下载次数: 4)

    IMG_4777.jpg

    IMG_4778.jpg (71.66 KB, 下载次数: 5)

    IMG_4778.jpg

    IMG_4784.jpg (95.33 KB, 下载次数: 5)

    IMG_4784.jpg

    IMG_4789.jpg (108.41 KB, 下载次数: 7)

    IMG_4789.jpg

    IMG_4790.jpg (104.91 KB, 下载次数: 7)

    IMG_4790.jpg

    IMG_4791.jpg (119.52 KB, 下载次数: 3)

    IMG_4791.jpg

    IMG_4946.jpg (123.85 KB, 下载次数: 19)

    IMG_494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40 | 只看该作者
    在哥伦布的年代,尚不知道,有个大西洋环流一说。如果你走反了,无论是去美洲还是回欧洲,都是逆风逆水。哥伦布早年效力于葡萄牙,向葡萄牙的国王若奥二世提出了西航东方的想法。葡萄牙也正式组建了一个科学委员会来讨论他的说法的可行性。哥伦布将其所有的计划细节全部透出后,委员会却给了结论:“他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葡萄牙也是航海大国,为什么如此大的任务要交给一个外国人去做呢?”

    于是哥伦布在葡萄牙被出卖,葡萄牙派出了一个名叫杜尔莫的航海家去执行他的计划。但不知道这位是怎么想的,居然从里斯本冒着“高纬西风”顶风而去,走了没多远便告失败而归。后来哥伦布则是先大幅度向南到加纳利群岛,然后再向西,这样便是顺风顺水,而回程时则大幅度向北,正好赶上西风回欧洲。这点不得不说是他的一大发明,也就是往返欧美间的两条不同的航线。

    有很多人认为,某些成功人士其实多么多么有能耐,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够看到。我从不同意这种观点,前人的失败,其实就是在为后人积攒经验。如果没有前人的失败,后人走的还会是同一条路。

    IMG_4807.jpg (97.7 KB, 下载次数: 5)

    IMG_4807.jpg

    IMG_4815.jpg (86.01 KB, 下载次数: 6)

    IMG_4815.jpg

    IMG_4816.jpg (89.2 KB, 下载次数: 3)

    IMG_4816.jpg

    IMG_4818.jpg (83.42 KB, 下载次数: 5)

    IMG_4818.jpg

    IMG_4820.jpg (86.02 KB, 下载次数: 4)

    IMG_4820.jpg

    IMG_4829.jpg (72.2 KB, 下载次数: 6)

    IMG_4829.jpg

    IMG_4830.jpg (64.2 KB, 下载次数: 10)

    IMG_48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悍猫 于 2011-5-17 11:42 编辑

    这西北风不仅让航海家头疼,也让我无比头疼,唯一有点指望的就是,阿尔勒以后,我将逐渐转向正南,有指望搭上顺风。天已经全黑了,我还在路上与大风做斗争,冷的我将所有衣服全穿上了。一个小加油站里有个自助的咖啡机,投进半个欧元,一杯热咖啡出来,虽然只有几口,但那种感觉整个人就像冰块一样,慢慢融化开。。。。。。

    梵高虽以这里出名,但他也不是这里的人,跟我一样,他也是被这里独特的风景所吸引住,才住到这里来作画的。至今阿尔勒还保留着“梵高游”,就是一条路线,能让你看到当年他作画的实际地点。我虽对绘画一窍不通,但也随着这条路,一个个看过去。最出名的就是那个“黄房子咖啡馆”。那咖啡馆是一个小广场上若干个咖啡馆中的一个,但到这里的人,都要去坐一坐。这咖啡馆不知道是否一直没修缮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依旧和当年的画中一样。

    梵高的画黄色的咖啡馆.jpg (199.8 KB, 下载次数: 7)

    梵高的画黄色的咖啡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42 | 只看该作者

    图:奇怪的是这里做出的汤也是这个颜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4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他的间歇性精神病,甚至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在当地市民的强烈要求下,他被送进当地的精神病院。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梵高的房间当时就在二楼。从他的画中看,哇,就是这里,那种墙壁的颜色,奇怪的花草,跟他画中完全一样。唯一改变了的是树已经被当年长高了。

    到了阿尔勒才发现,梵高的画一点都不怪,他只是忠实地表达了这个地方的景色,怪异的是这个地方的风景本身。骑车离开阿尔勒,是我一路上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里风景最漂亮的不是什么景点,而是无名的乡间。金黄色的麦子配着杂乱的茅草,温暖的阳光再加上乡间的道路,表现美景的语言似乎什么也用不上,我就按自己想法说一句吧:“这是一个骑车即使明知走错了路也不愿意回头的地方”

    IMG_4836.jpg (91.77 KB, 下载次数: 14)

    IMG_4836.jpg

    IMG_4837.jpg (58.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837.jpg

    IMG_4852.jpg (64.09 KB, 下载次数: 7)

    IMG_4852.jpg

    IMG_4871.jpg (86.22 KB, 下载次数: 6)

    IMG_4871.jpg

    IMG_4923.jpg (55.12 KB, 下载次数: 7)

    IMG_4923.jpg

    IMG_4934.jpg (84.01 KB, 下载次数: 9)

    IMG_4934.jpg

    IMG_4937.jpg (87.62 KB, 下载次数: 9)

    IMG_4937.jpg

    IMG_4948.jpg (82.61 KB, 下载次数: 3)

    IMG_4948.jpg

    IMG_4950.jpg (52.54 KB, 下载次数: 4)

    IMG_4950.jpg

    IMG_4951.jpg (58.94 KB, 下载次数: 7)

    IMG_4951.jpg

    IMG_4956.jpg (57.16 KB, 下载次数: 3)

    IMG_4956.jpg

    IMG_4960.jpg (62.7 KB, 下载次数: 4)

    IMG_49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图:阿尔勒的田野风光与梵高的画

    IMG_4844.jpg (123.99 KB, 下载次数: 5)

    IMG_4844.jpg

    IMG_4868.jpg (100.69 KB, 下载次数: 5)

    IMG_4868.jpg

    梵高的原野.jpg (86.27 KB, 下载次数: 7)

    梵高的原野.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50 | 只看该作者
    梵高一生为贫穷所困,生前仅卖出一幅画---《红色葡萄园》,仅400法郎。看病和生活来源为其兄弟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家庭的拖累,1890年7月29日,用一颗呼啸的子弹结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其画作被其母亲当做废纸卖掉。1990年5月  15日,伦敦拍卖行一锤落定,梵高的《向日葵》以8250万美元拍出,创造了世界绘画作品之奇迹。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对梵高的感觉,他并不是疯子,他先于所有人发现了阿尔勒的美。我想对所有人说:“在没有到过阿尔勒之前,请不要评价梵高”。

    告别阿尔勒,意味着告别了法国,翻过比利牛斯山即将进入此次旅行的第四个国家,也是最主要的一个:西班牙。2010年10月21日,给朋友发去短信:“比利牛斯山口高唱‘斗猫士之歌’,716公里进入西班牙”

    IMG_4951.jpg (58.94 KB, 下载次数: 5)

    IMG_4951.jpg

    IMG_4960.jpg (62.7 KB, 下载次数: 3)

    IMG_4960.jpg

    IMG_4975.jpg (108.09 KB, 下载次数: 5)

    IMG_4975.jpg

    IMG_4978.jpg (101.06 KB, 下载次数: 10)

    IMG_4978.jpg

    IMG_4980.jpg (45.07 KB, 下载次数: 8)

    IMG_4980.jpg

    IMG_4982.jpg (84.96 KB, 下载次数: 2)

    IMG_4982.jpg

    IMG_4987.jpg (52.77 KB, 下载次数: 5)

    IMG_4987.jpg

    IMG_4991.jpg (74.22 KB, 下载次数: 3)

    IMG_4991.jpg

    IMG_4992.jpg (87.14 KB, 下载次数: 6)

    IMG_4992.jpg

    IMG_5008.jpg (78.71 KB, 下载次数: 2)

    IMG_5008.jpg

    IMG_5011.jpg (64.88 KB, 下载次数: 5)

    IMG_5011.jpg

    IMG_5013.jpg (61.81 KB, 下载次数: 3)

    IMG_5013.jpg

    IMG_5015.jpg (66.54 KB, 下载次数: 5)

    IMG_5015.jpg

    IMG_5016.jpg (59.97 KB, 下载次数: 2)

    IMG_5016.jpg

    IMG_5018.jpg (74.02 KB, 下载次数: 7)

    IMG_5018.jpg

    IMG_5027.jpg (70.14 KB, 下载次数: 2)

    IMG_5027.jpg

    IMG_5029.jpg (97.6 KB, 下载次数: 14)

    IMG_50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题外话:法国的自行车专用道。

    环法自行车赛将法国的自行车运动推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法国,存在专门为自行车设计的“自行车专用道”。对此在中国,对此传说的神乎其神。但根据我的观察,实际情况和大家相像的完全不同。

    在法国的城市里,自行车多半是作为娱乐工具,而非交通工具的。即便是在大城市,每天见到的自行车数量,可能不及中国上下班时某个路口15分钟内见到的多。当然这和人口密度由很大关系,欧洲大城市其实仅对应于中国的一个镇的规模。这里我发一些欧洲各国的自行车专用道的照片,从中大家可以看出其自行车的密度是多么的低。

    至于自行车专用道,我认为可能世界上为自行车交通考虑最多的,还是中国。无论在意大利还是法国,事实情况是,在市区多数道路上,自行车是无法通行的。设计者根本没有考虑自行车通行的问题,这个从红绿灯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意大利红灯时禁止右转,因此一旦绿灯亮起,处于最右侧的自行车依然被右转的汽车所阻碍,无法直行。另外很多道路是用仿古的石头块拼成的,这个对汽车没有影响,但自行车骑起来就苦了。

    意大利的公路很多没有路肩的,只有几个机动车道,因此你永远骑在它的快车道上。而且很多城市间除了高速公路以外没有其他可选择的道路,这干脆使得自行车旅行变得几乎不可能。

    他们的自行车道有自己的特点,与中国不同,不是一般道路的附属部分,而是单独被设计,甚至单独施工的道路。在某些地方,其行进方向是与机动车道分离的。简单地说,就是单独铺设了一条供自行车走的道路。

    正因为城市大部分路段并没有为自行车设计通道,这就是他们存在“自行车专用道”的原因,自行车只有通过这种道路才行。或者说,这些专用道是“有且仅有的”自行车可以通行的道路。

    而中国不同,可以说除了高速公路外,其他道路设计时均考虑了非机动车的通行。但中国的问题是其交通密度太高,这种交通密度,如果放到欧洲去,他们将先于中国崩溃。所以简单地说,中国交通的问题是人口问题带来的,而非没有自行车道。
    所以不需要去羡慕国外的自信车专用道,我们的比他们的要好的多。但同时反过来看这个问题,一个国家能够为数量如此之少的交通工具设置单独的道路,也是比较难得的,毕竟需要不少的投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1: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段落应得五毛)

    IMG_4333.jpg (54.45 KB, 下载次数: 3)

    IMG_4333.jpg

    IMG_4334.jpg (57.58 KB, 下载次数: 1)

    IMG_4334.jpg

    IMG_4335.jpg (81.79 KB, 下载次数: 8)

    IMG_4335.jpg

    IMG_5746.jpg (87.14 KB, 下载次数: 2)

    IMG_5746.jpg

    IMG_5747.jpg (81.92 KB, 下载次数: 6)

    IMG_5747.jpg

    IMG_7807.jpg (95.58 KB, 下载次数: 6)

    IMG_7807.jpg

    IMG_8196.jpg (62.32 KB, 下载次数: 4)

    IMG_8196.jpg

    IMG_9021.jpg (61.68 KB, 下载次数: 3)

    IMG_9021.jpg

    IMG_9070.jpg (93.96 KB, 下载次数: 4)

    IMG_90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4-29 18:33 , Processed in 0.0394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