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悍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生活有时会比梦境更精彩”---1492征服天堂》(全文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让我们以这个广告上登的内容,来看看当年的事情:

海达尔相信,3000年前,北非的水手们,就是使用纸莎草的杆做的芦苇船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埃及法老文化和南美的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之间的惊人相似之处,但大家认为那时的芦苇船似乎不太可能横渡大西洋,甚至是在意外迷航的情况下。

于是,带着同样的疑惑,他开始了这次名为“Kon Tiki”的探险旅程。海达尔做了一个埃及芦苇船的复制品,并用“RA”来命名它,这是埃及的太阳神的名字。然后组建了一支国际探险队,在 RA II 上开始了这个旅程,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带了一块劳力士手表。

img843.jpg (182.66 KB, 下载次数: 4)

img843.jpg

img844.jpg (209.81 KB, 下载次数: 3)

img844.jpg

img845.jpg (129.54 KB, 下载次数: 8)

img8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们说RA II 不久就会进水沉没的,它当时沉到了如此之低的位置,以至于藤壶已经长到了它的甲板上,但事实证明,芦苇杆在浸湿后比在干燥时强度更高。在航行57天,3250英里(合5200公里)后 RA II 和劳力士手表到达了巴巴多斯(注:位于美洲加勒比海岛国)。海达尔证明了他的理论,劳力士也证明了它的耐用性。。。。。。。

当我对这位科学家兼探险家海达尔的故事吃惊不已的时候,发现这次旅程早已在1950年就拍成了纪录片,名字就叫 “KON TIKI”,导演正是海达尔本人。

在查询海达尔及其这次探险的资料时发现,在他的故乡挪威奥斯陆建有一个名为 KON TIKI 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这次探险的部分设备。这艘名为 RA II 的芦苇船,也展出在那里。

那里的墙上印着海达尔的一句名言:“世界的边界?我从未看到过。但却经常听说它存在---在很多人的脑子里”

200px-ThorHeyerdahl.jpg (15.65 KB, 下载次数: 10)

200px-ThorHeyerdahl.jpg

541px-Tigris_Model_Pyramids_of_Guimar.jpg (56.36 KB, 下载次数: 9)

541px-Tigris_Model_Pyramids_of_Guimar.jpg

633px-KonTikiQuote.jpg (94.24 KB, 下载次数: 8)

633px-KonTikiQuote.jpg

700px-KonTikiInMuseum.jpg (80.8 KB, 下载次数: 3)

700px-KonTikiInMuseum.jpg

701px-RaII_InMuseum.jpg (92.43 KB, 下载次数: 3)

701px-RaII_InMuseum.jpg

800px-KonTiki_Museum.jpg (125.28 KB, 下载次数: 8)

800px-KonTiki_Museum.jpg

KonTiki.jpg (48.35 KB, 下载次数: 6)

KonTik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达尔的探险确实证明了远古时期欧洲与美洲间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是毫无联络的。但他的理论能解释一切欧美大陆间的疑问吗?仅仅靠这种小芦苇船能够创造出这么大的效果吗?还有没有更加大胆而离谱的设想?---请看下集《亚特兰蒂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Thor Heyerdahl 海达尔本人已于2002年4月18日在意大利去世,享年88岁。他写过很多书,以下是部分他写的书的电子图书地址:

《太阳号草船远征记》
http://r.book118.com/files/article/html/8/8397/index.html
《绿色安息日》
http://r.book118.com/files/article/info/34/34266.htm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集中我们将来到此行给我带来最深刻印象的两个小镇之一的阿兰胡埃斯。我刚离开这个小镇,就遇到杭州《骑迹》杂志跟我约稿。我跟编辑说,你真幸运,我刚下午拍的拍的片子,还热乎着呢。我就将我为杂志撰稿的文字来代替我这段的游记吧。

视频:罗德里格的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第二乐章,演奏者:约翰威廉姆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兰胡埃斯》
----  聆听对上帝的倾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很久以前的大学时代,枕边的录音机里吱吱呀呀地不断播放着一首吉他协奏曲,名叫《阿兰胡埃斯》。只知道曲子气势恢宏,手法细腻,演奏技巧高超,那迷人的主题让人只要听过一次而终生无法忘怀。而作者表现的到底是什么,阿兰胡埃斯又是什么?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似乎永远是个谜,我只记得磁带盒上印着的作曲者的名字:罗德里格。

又是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计划一次西班牙的旅行,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发现,马德里东南大约50公里的郊外有一个小镇,它的名字居然就是 Aranjuez,按西班牙语的念法,正是“阿兰胡埃斯”。这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这个地方和那首曲子有关系吗?感谢现在的网络,如果你想知道某事,几秒钟后就能得到答案 --- 正是这个西班牙小镇,而曲作者居然一个盲人!

踏上单车,我从马德里开始了这段寻之旅。书上说,从马德里到阿兰胡埃斯是45公里,坐火车的话,车票只有2.6欧元。我天真的以为早上出发,中午饭就可以在那里吃了。其结果是,这45公里我走了整整两天。

阿兰胡埃斯-1.jpg (57.97 KB, 下载次数: 8)

阿兰胡埃斯-1.jpg

阿兰胡埃斯-2.jpg (77.25 KB, 下载次数: 10)

阿兰胡埃斯-2.jpg

阿兰胡埃斯-3.jpg (75.78 KB, 下载次数: 4)

阿兰胡埃斯-3.jpg

阿兰胡埃斯-4.jpg (103.41 KB, 下载次数: 6)

阿兰胡埃斯-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经验大城市的出城特别麻烦,还特地去地铁问好了,何时允许带自行车,工作人员回答我是:10点以后,12点以前。于是先乘地铁出城,到了一个几乎已经没什么人的地方了,然后开始按照想象的路开始骑。不料三转两拐,却发现自己已经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了。身边无数的车子飞一样的经过,我觉得特别不安全,赶紧找了最近的一个出口拐出去。哪里知道,这个根本不是出口,而是转向另一条高速的匝道,发现自己正朝北走,也就是相反的方向!等到终于下来了,居然是马德里南站!我几乎又回到了市中心的出发地!一个上午就这么泡汤了。

接下去不敢再按路标走了,就问人一个个小镇的名字,想摸着这些镇子走。不过依然很多人给指的是高速公路。最后我几乎是从人家工厂的工地里穿过来的,才到了一个叫 Pinto 的小镇上。看看天色已晚,也阴沉的厉害,离阿兰胡埃斯一半距离都没到。只好先住下,刚进房间,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暗自庆幸自己的正确决定。

为了防止明天依然犯同样的错误,晚上对照电脑的卫星图,将Pinto 到阿兰胡埃斯的非高速公路一一找出来,画了下来。每个地方的标志物,每段路的距离,大致方向,等等。想想这总不至于错了。没想到的是,一出城就又走错了路,结果预先想出去的那个口子跟我之间有个水泥墩子做的隔离带,怎么也过不去。等到这隔离带消失,已经是5公里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边走错路,一边却在类似高速一样的公路上连续3次被扎胎。头两次是玻璃,最后一次是一根钢丝。幸亏刚下过雨,地上有摊水,让我能得以现场把胎补好,否则我只带了2条备胎,连走下去都困难。

百转千回,终于看到了“BIENVENIDOS ARANJUEZ”(欢迎您来到阿兰胡埃斯)的牌子,一看码表,我走的距离是昨天预计的一倍多!心想我这么辛苦来到这个地方,希望别让我失望啊!

一进城,还没来得及辨认方向,一旁的景色就让我吃惊的合不上嘴。漫天的树木,金黄的叶片似乎要把天空也染成金黄色。硕大的广场空空荡荡,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小雨里欣赏这无法令人置信的美丽。

IMG_5856.jpg (100.25 KB, 下载次数: 5)

IMG_5856.jpg

IMG_5857.jpg (87.92 KB, 下载次数: 5)

IMG_5857.jpg

IMG_5862.jpg (62.07 KB, 下载次数: 6)

IMG_5862.jpg

IMG_5868.jpg (113.48 KB, 下载次数: 9)

IMG_5868.jpg

IMG_5874.jpg (100.04 KB, 下载次数: 5)

IMG_5874.jpg

IMG_5883.jpg (54.51 KB, 下载次数: 5)

IMG_5883.jpg

IMG_5890.jpg (67.01 KB, 下载次数: 4)

IMG_5890.jpg

IMG_5921.jpg (48.03 KB, 下载次数: 10)

IMG_5921.jpg

IMG_5933.jpg (88.51 KB, 下载次数: 11)

IMG_5933.jpg

IMG_5941.jpg (87.16 KB, 下载次数: 8)

IMG_59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这里从15世纪开始就成了一座皇家园林,是皇族春天居住和度假的地方。也却是由于这个原因,走进这里,让我想起了法国的凡尔赛和北京的颐和园。

出来之前就开始寻找有关的资料,网上找到一本名为《献给罗德里格》的电视片,由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罗梅罗主持。这本片子一直等我到了法国马赛才全部下载完成。外面马赛阳光明媚,我却躲在火车站旅馆的小阁楼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本片子。正如罗梅罗所说的:“这首乐曲,正如西班牙的历史,辉煌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悲剧”。

作曲者罗德里格生于1901年 ,2岁染上了白喉,从此失去了视力。但他以巨大的毅力遍访名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曲者。而他一生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而这首曲子表达的内容,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罗德里格.jpg (7.56 KB, 下载次数: 7)

罗德里格.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罗德里格的妻子卡米希因为难产,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死去,妻子生命垂危。罗德里格在妻子病房隔壁的房间里,写下了这首曲子。阿兰胡埃斯是他和妻子当年度蜜月的地方,他借助这个题材,表现当地辉煌的同时,在第二乐章里,表达了个人的悲痛,对上帝的质问,愤怒,以及请求上帝不要带走妻子,让她留在人间。最后音乐趋向缓和,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上帝带走了他的孩子。

这段著名的音乐表达的居然是这样一种感受,让人有些无法置信。后来才知道,这个电视片是为庆祝罗德里格90岁生日所做的。在片子中第一次看到这位老人,正如罗梅罗说的一样,外表木讷,沉默少语:“从外表看,这是一座几乎坍塌的房子,但如果你推开门,会发现里面精彩异常”。在影片中,罗梅罗有句话:“在我最后几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听出,老人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片中提到,阿兰胡埃斯市为其夫妇和女儿准备了一个三人的墓穴。

正如皇家居住地永远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是是非非联系在一起一样,阿兰胡埃斯也是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但也恰恰如《维基百科》中所介绍的一样:“使得这个小镇真正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一个叫罗德里格的作曲家创作了一个名为《阿兰胡埃斯》的吉他协奏曲”。本以为到了这里,到处都能听到这首曲子,到处都能看到罗德里格的肖像,但我错了。当我问游客中心的接待人员,罗德里格的墓在哪里,她和同事来回商量后,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才告诉我,就在小镇的墓地。并告诉我:“很少有人去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场暴雨过后,我从宾馆骑上车,奔着这个郊外的墓地而去。翻过一个铁路桥,当我问及罗德里格的墓在哪里,路边卖花的大妈们齐刷刷地指着里面 --- 这可能是我碰到的对他最熟悉的人了。当天是星期天,墓地里有很多当地人凭吊自己的亲人。他们看着我这么一个东方人在这小镇的墓地里,都投来不解的目光。我问起具体是哪个墓,很多人依然摇头。还好,我也不用多问了,因为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这是一个现代的雕塑,上面是一把吉他,盲文,还有这首曲子的最开始几个小节的乐谱。我终于到了,对大师说一声:“我来看您了”。

又是一夜雨疏风骤,就要告别这个奇妙无比又充满传奇的小镇了。吃完早饭装好行李,直奔昨天的广场而去,想象着一晚风雨,也许那些金黄的叶片早已不在了,黄金季节也终究要过去。到了广场,抬眼望去,却道 ----
海棠依旧。

IMG_5986.jpg (51.63 KB, 下载次数: 10)

IMG_5986.jpg

IMG_5996.jpg (99.47 KB, 下载次数: 5)

IMG_5996.jpg

IMG_5997.jpg (107.57 KB, 下载次数: 4)

IMG_5997.jpg

IMG_5999.jpg (107.61 KB, 下载次数: 2)

IMG_5999.jpg

IMG_6020.jpg (163.38 KB, 下载次数: 5)

IMG_6020.jpg

IMG_6026.jpg (124.32 KB, 下载次数: 4)

IMG_6026.jpg

IMG_6034.jpg (117.25 KB, 下载次数: 6)

IMG_6034.jpg

IMG_6057.jpg (122.96 KB, 下载次数: 5)

IMG_6057.jpg

IMG_6068.jpg (156.12 KB, 下载次数: 1)

IMG_6068.jpg

IMG_6110.jpg (124.47 KB, 下载次数: 7)

IMG_6110.jpg

IMG_6180.jpg (45.16 KB, 下载次数: 9)

IMG_6180.jpg

IMG_6240.jpg (72.43 KB, 下载次数: 4)

IMG_6240.jpg

IMG_6277.jpg (94.11 KB, 下载次数: 6)

IMG_6277.jpg

IMG_6296.jpg (125.59 KB, 下载次数: 9)

IMG_6296.jpg

IMG_6304.jpg (136.23 KB, 下载次数: 8)

IMG_6304.jpg

IMG_6335.jpg (132.43 KB, 下载次数: 4)

IMG_6335.jpg

IMG_6362.jpg (84.26 KB, 下载次数: 5)

IMG_6362.jpg

IMG_6380.jpg (161.15 KB, 下载次数: 6)

IMG_6380.jpg

IMG_6382.jpg (162.12 KB, 下载次数: 5)

IMG_63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5-17 00:39 , Processed in 0.0309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