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网 HZBIK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很不幸,《中国国家地理》景观大道珍藏版发现大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1-12-27 1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土木工程 于 2011-12-27 14:57 编辑

摘自中国新闻网.......1992年中日两国登山队6人成功登顶南迦巴瓦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1-12-27 14:50 | 只看该作者
中方队员加布、次仁多吉、边巴扎西、桑珠、大齐米、达琼成功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1-12-27 14:54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南迦巴瓦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的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南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的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早在1960年11月,刚成立不久的西藏登山队就派出了十几个人的队伍前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侦察南迦巴瓦峰。 参加这一壮举的有张风臣、刘连满、彭淑力、成天亮、索朗多吉、白玛、赤列等同志。
  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于9月11日进山开始攀登南迦巴瓦峰活动。他们于10月11日到达6900米的五号营地,由于山上连降大雪,于10月21日撤回到4850米的二号营地。10月24日,联合登山队再次向上攀登,由于天气突变,攀登者只好就地宿营。
  10月30日早晨8点30分,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南迦巴瓦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1-12-27 1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土木工程 于 2011-12-28 09:06 编辑

.........摘自网上:对于登山家们来说,南迦巴瓦峰又是那样的暴虐。南迦巴瓦峰,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o它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婉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有一卫峰——乃彭峰,海拔7043米,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助”o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肯线突出着6936、7l46米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
而我们79岁高龄的王大伯他在今年7月份,一个登山大忌的月份,一个林芝地区的雨季,南迦巴瓦峰漫天大雪的时侯,他居然能轻松登上了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而且没什么高原反应,看到此百感交集,继后夹杂着些许震惊、叹息、和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1-12-27 1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土木工程 于 2011-12-27 15:57 编辑

到过西、藏不一定要去爬珠峰,到了林芝也不一定要爬南迦巴瓦,有很多人到了拉萨而没去过布达拉宫,这很正常,没去爬珠峰、没去爬南迦巴瓦峰、没去布达拉这并不说你没去过西、藏,这并没有什么不光彩,人家也不会否认你没去过西、藏的,而没去过的地方硬说自己去过,那就是吹牛说瞎话,说弥天大谎的疯话,这可是害人害己的,虚荣心作祟,向媒体大言不惭,我相信那一定是酒后吃糊涂面时接受记者采访的。
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我们的采访记者,编辑、校对、总编就对他的话这么深信不疑,海拔垂直近8公里的高度,打个问号,快80的人了,上面零下几十度你怎样保暖,你晚上住哪里?吃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好了,这令人尴尬,哭笑不得的笑话就不会发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1-12-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个穷游全国的人来说,况对于一个79岁的垂暮老人来说,登南迦巴瓦峰只能是下辈子的事了,下面摘录下登山的主要装备费用:不包括交给登山协会的进山费,据传2012年登珠峰进山费是每人28万元人民币。
除了像王石这样有财力,个人基本是付不起的这笔庞大费用的。这里介绍的是一些皮毛费用,另还有如:向导、背夫.........
据报道,手持奥运火炬登上珠峰的火炬传递员必须在大量特殊装备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他们每人的装备都有5大包,分别是:高山帐篷、羽绒制品、功能服装、登山鞋和背包睡垫。这些装备的性能非常出色,在海拔8600米以上都能正常使用;在零下3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能确保使用者安全;能抵御12级以上的大风。
  每一位珠峰火炬传递员所需的装备到底要花多少钱呢?据统计,每名队员必备的羽绒服、功能服等特种服装,每套价值在3890美元左右,有些服装还要准备两套才行。除服装外,再加上攀登技术器材、登山鞋、配件等装备,每位队员的装备总价值估计在5550美元以上。 (摘自《上海译报》)
登上南高峰,不等于登上了南极。
登上北高峰,不等于登上了北极。
登上玉皇山,你也成不了玉皇大帝。
对于一个穷游者,一个79岁老人在7月轻松登上南迦巴瓦,是一个大笑话,而且是个天大的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1-5-10 11:1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9:43 | 只看该作者
    标签一:高龄
      72岁时25天内跑了13个省

      王大伯退休前做的是与营销有关的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当时就经常全中国到处出差。每次忙完工作,他总要抽点时间在当地游玩一番,半天一天都好。但他总觉得不过瘾。1995年的退休终于给了王大伯充足的旅行时间,他也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不习惯“下车看庙,上车睡觉”的传统旅行方式,他选择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自助游。

      花费2100元历时25天跑遍13个省,北至北京,南至云南,再折回杭州,在中国地图版块上画了个大大的三角形;花费600元用6天时间连登了6座山,衡山、井冈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江郎山,以前还去过泰山、华山、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他爬起山来腿脚比小年轻还利落,因为在杭州经常爬北高峰、玉皇山,一周两三次,锻炼出来的;今年7月份,他花费4100元用22天游玩了甘肃、青海、西藏、新疆,最高还爬到海拔7782米的地方。这些旅行经历,都是他在70多岁时完成的“壮举”。基本上,国内大多数景点他都去过,接下来他还打算把自己的旅行版图扩展到国外——尼泊尔、印度是近期的旅行目的地。

      为什么爱旅行?大伯说:一来他有个收藏地图的爱好,他是浙江省收藏协会地图专委会的会员,现在已经收藏了将近1000张地图,很多是自己边旅行边收集起来的;二来,他喜欢看祖国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对他来说这是开眼界长见识的好方法;对了,当地的特色小吃也是他的大爱。

      标签二:独行

      王大伯的旅行三宝:旅游地图列车时刻表环保袋

      王大伯喜欢一个人旅行。用他的话说,一个人来去自由,不用迁就别人。而且在旅途中他也不会感觉孤单,因为有风景,还有旅途中认识的旅伴。

      出行之前,王大伯会像年轻背包客一样规划自己的旅行线路。他倒不怎么上网,旅行信息主要还是来源于目的地的旅游地图、旅行社的线路,还有旅行推介会,比如开头说到的杭州休博会,他就能搜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加上旅途中跟驴友聊天,他也会去尝试一些非常规的旅行景点。去西藏时,他就去了纳木错、林芝、南迦巴瓦峰等常规旅行团不会去的点。

      出门时,王大伯一切从简,没有大旅行箱没有沉重行李,除了必要的换洗衣物,简简单单的环保袋就是他的随身行囊。他的另一宝是列车时刻表,这是为“穷游”做准备的。为了保证安全,他还故意穿些干净的旧衣服。“即便有坏人,看到我这普普通通的老头,也没啥坏念头了。”旅行这么多年,王大伯还真没发生什么意外。

      倒是旅途中的人,看到他这样一位头发花白的“独行侠”,往往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次在西双版纳,王大伯准备赶去景洪,因为时间迟了,班车的车票都已经卖完。他不得已向一位司机打听,司机见他一把年纪,帮着增加了备用座位,主动替他去买来车票,车票还给省了十块钱。平时坐长途列车时,列车员总会帮他找到更舒适的位子,或者干脆升级到卧铺。这样的小例子,太多太多。

      独自出门在外,王大伯也很会照顾自己。比方说,一日三餐肯定不在路边摊上解决,因为卫生状况很难保障。中餐可以边游边吃点干粮,但晚餐一定吃好。回到住所,叫厨师炒个小菜,来瓶啤酒,再吃两碗饭,吃饱就回房休息,晚上时间概不外出。

      “儿孙不担心吗?”“出门之前他们话是要说的,但决定权还是在我手里。”王大伯说,在外面旅行时他隔一两天就给家里人打电话汇报行踪,免得儿孙担心。对了,他还有位同样爱旅行的老伴,当年老伴退休早,他没时间陪着玩,老伴就跟一群老姐妹约着满中国跑,近70岁的时候还去西藏玩得不亦乐乎。现在两人都退休了,时间有,不过旅行的志趣点不一样,所以,分开旅行也没什么不好。

      标签三:穷游

      别人3000元的越南行他用一半价钱就搞定

      别看王大伯年纪一把,1963年可是原杭州大学外语系的大学生哦。跟大伯聊过后,你也会发现他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人。所以在旅行设计上,他的一些经验还真值得年轻人借鉴参考。

      大伯的旅行称得上是“穷游”,倒不是因为经济条件所限,而是他觉得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可以用时间来换钱。比方说他就喜欢乘坐火车出门去旅行,不那么急匆匆,还来得悠哉。一次,王大伯准备去越南旅行。到旅行社一打听,杭州出发双飞是3200多元。大伯对着列车时刻表查了下,杭州往返南宁的火车票不到1000元,到了南宁再参加当地旅行团,600元包三晚四天越南行,呵呵,总价便宜一半。

      杭州往返南宁,普快卧铺与动车座位,价格相差无几,普快时间上多耗几个小时,大伯义无反顾选择普快,因为躺着总比坐着舒服。事先得知办理签证需要三天时间,大伯从杭州出发前就先将护照快递到南宁办理签证。自己到南宁后,先优哉游哉地去德天瀑布、北海玩了一大圈,再回到南宁刚好签证搞定,参团,去越南。

      平时住宿,大伯一律选择价廉物美的单人房间,30-50元不等,惟一要求是:干净,有热水。

      准备旅行到什么时候?王大伯呵呵一笑:“走到走不动为止!”

      有句话叫: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拿来形容王大伯,正合适。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朱红欣 编辑: 施席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1-5-10 11:1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猪头 于 2011-12-28 14:21 编辑

    最让王大伯得意的是:他轻松登上了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排在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哦。

    近80岁高龄,在这么高海拔的山上会不会有什么高原反应?“基本没有!”王大伯说因为自己以前去过云贵高原,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有些年轻人还会出现头晕、缺氧等高原反应,而他却没有很大反应,“可能跟我自己的体质有关,还有就是坚持锻炼。”登山时,他也是“走着瞧”,感觉身体吃得消,终于完成壮举。

    这次旅行中也有让王大伯遗憾的地方,到西藏时因为尼泊尔使馆办理签证的时间过长,他不得已放弃了从西藏樟木进入尼泊尔的计划,“不甘心啊,下次一定要去补偿。”

    接下来,王大伯准备去国外继续做他的“独行侠”。别担心,王大伯的英语口语可不赖。2007年去云南,一位美国女孩向司机问路,全车的人都没听懂,只有安静坐在角落的王大伯嘴里突然蹦出几句英文,帮了美国女孩,也让全车人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戴着深度老花眼镜、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简单!  


    复制搜索


    复制搜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1-12-28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朱队把全文都贴出来了,下面链接了些什么呀,其实全遍文章就是到从杭州入旅行团到越南旅行,和他座火车到南宁跟广西团入越旅行钱省半,这条报道较真实,但一个是双飞,一个是双程火车,这儿的价格差本来就很大,火车便宜但费时。
    下面贴一条不真实的报道:
    这次旅行中也有让王大伯遗憾的地方,到西藏时因为尼泊尔使馆办理签证的时间过长,他不得已放弃了从西藏樟木进入尼泊尔的计划,“不甘心啊,下次一定要去补偿。”
    其实在拉萨办理入境尼泊尔手续很方便,除了周六,日,尼泊尔国庆日等顺廷外,一般今天办完手续,明天就能取签证,如果肯花百元左右的钱一天就能搞定的,大使馆边上有这些人在游荡,你一看就知道,他们还主动与你搭讪,你到边上几个饭馆去打听一下也行,这些人有内线关系,帮你快速搞定一切手续,除非你王老伯不知道而乱说,也不怕遭到尼泊尔大使馆抗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1-12-28 11:4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杭州往返南宁,普快卧铺与动车座位,价格相差无几,普快时间上多耗几个小时,大伯义无反顾选择普快,因为躺着总比坐着舒服。事先得知办理签证需要三天时间,大伯从杭州出发前就先将护照快递到南宁办理签证。自己到南宁后,先优哉游哉地去德天瀑布、北海玩了一大圈,再回到南宁刚好签证搞定,参团,去越南。
    至今天现在11、30分为止,铁道部尚未开通杭州到南宁的动车。现只有K81、K181、K537次列车往返杭州南与南宁之间。王老伯真当敢说,报儿真当敢发,忧烦的问一句,事实在哪里?

    点评

    问土木工程:此文章你是在哪报、哪一天的报纸看到的?我是都市快报上看到的。《钱江晚报》说他们没有报道过。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11-12-28 1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1-12-28 12:32 | 只看该作者
    这记者脑瓜子被驴踢了,不过也是大环境造就的。造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我们只剩下了无奈;从地沟油到学历造假,从“达芬奇”到“蒙牛”....还有,动车之殇到校车之痛......我们默然回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1-12-28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土木工程 于 2011-12-29 08:04 编辑

      问土木工程:此文章你是在哪报、哪一天的报纸看到的?我是都市快报上看到的。《钱江晚报》说他们没有报道过。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11-12-28 14:26
    是什么报发表的了,地球人都知道,看过就OK了,仅当看了个笑话。
    王大爷快人快语,虽喜欢穷游但不差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骑行网 HZBIKE  

    GMT+8, 2024-5-21 01:00 , Processed in 0.0250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